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強舸】
一、為什麼富人反對減稅的特朗普?
4月26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稅改計劃,計劃將公司稅率從現在的35%降至15%,減並個人所得稅稅率(三檔最低10%),免徵標準翻倍。
他的舉動引起世界關注。在一般概念中,減稅都是有益於富人的政策,而特朗普的當選卻主要依賴於白人藍領等群體的支持。因而,早在特朗普剛當選之際,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就曾撰文《為什麼窮人支持給富人減稅的特朗普?》,文章精緻複雜,列舉了眾多原因,並用精巧的邏輯串聯起來。
但說到底,作者的答案很簡單,原因就是一個字——「蠢」,窮人不聽勸告,蠢得居然支持反對自身利益的特朗普,令知識分子扼腕嘆息。
這一論調一直十分流行,得到了美國眾多重量級經濟學家和媒體的認可,我自己掂量了一下,我的理論儲備遠不足以直接反駁其觀點,但我發現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什麼富人反對給富人減稅的特朗普?
這就非常好玩了,精英階層說窮人蠢的時候總是非常的理直氣壯。但是,富人也在乾和窮人同樣性質的事,難道富人也是蠢?知識分子,即使是經濟學獎得主,恐怕也沒有人敢說自己的經濟學理論水平比索羅斯、巴菲特等人強,更遑論去評價他們的實踐能力。
不是因為「蠢」,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
二、不只是里根經濟學
1、做大蛋糕的涓滴經濟學
乍一看,特朗普的減稅計劃就是里根的涓滴經濟學翻版。減稅,降低企業負擔,讓美國國內的企業能有更多的投資,吸引在外的美國企業迴流,企業更好了,就業率和工資也就會隨之上漲。降低個人負擔,促使個人有更多的消費。兩者疊加之下,最終促進經濟增長。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雖然減少了分蛋糕的比例,但是,蛋糕做大之後,還是分到了更多的蛋糕。
2、還有重分蛋糕
但是,特朗普經濟學並不只有以上這些。富人如果是因為以上措施反對特朗普,那真的是只有「蠢」可以解釋了,他們真正反對的是特朗普經濟學的另一面:重分蛋糕。
特朗普兩大核心競選主張之一是「把工作帶回美國」,希望美國公司迴流,也增加稅源。表面上看,正如特朗普吹噓的那樣,15%將是全世界最低的公司稅率,會吸引大量公司迴流。但是,單靠這個,絕大多數美國大企業根本不會迴流,因為全球避稅能讓他們享受遠遠低於15%的稅率。
特朗普要幫美國「找工作」
2016年8月,歐盟裁定「蘋果公司向愛爾蘭補繳145億美元稅款」,因為蘋果國際銷售公司在其註冊地愛爾蘭的實際稅率只有2~3%,存在嚴重非法避稅問題。
對這一裁決,各方態度耐人尋味,美國立刻抨擊蘋果公司的避稅行為,但是同時強調,歐盟無權做此裁決,蘋果的稅收應該補繳給美國而非愛爾蘭。愛爾蘭政府則聲明,我們堅決不要蘋果補繳的稅款,蘋果現在的稅率是合法的。愛爾蘭做出如此「反常理」的表態,關鍵原因是,蘋果的實際收入並不是在愛爾蘭產生的,它本應該按20~30%的水平給美國和歐盟相關國家交稅,但是蘋果通過愛爾蘭巧妙地逃避了主要稅收,現在2~3%可以視作是給愛爾蘭的洗錢手續費。
顯然,15%的稅率對多數美國海外企業根本產生不了吸引力,他們現在的實際稅率只有2~3%,特朗普新政的實際效果是給他們增稅好幾倍,這是政府增加自己在蛋糕分配中的比例,而不是減少,這是真正的富豪們所不能接受的。
三、特朗普計劃實施的關鍵點
1、受益者
實際上,不論是富人還是窮人,美國人在自己的利益上看的還是很準的,至少到目前都還沒有做出錯誤的選擇。
首先,特朗普減稅計劃的受益者是中小企業和中產階層,他們都沒有能力搬出國外乃至全球避稅的群體,這也是大選中特朗普的核心支持力量,他們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窮人。從大選結果來看,給特朗普投票的人的收入水平要明顯高於給希拉蕊投票的人。
第二,在美國的社會分層中,最窮的人並不是白人藍領工人,而是在低端服務業、建築業、農業、清潔等行業就業的非洲裔、拉美裔美國人以及拉美裔非法移民,這一階層肯定不能直接從特朗普減稅計劃中受益,並且很可能遭受間接損失。但是,這些真正意義的窮人在大選中是堅定的希拉蕊支持者,從來沒有發生過「窮人為什麼支持給富人減稅的特朗普」的情節。
第三,大公司和最富的人並不會從特朗普減稅計劃中受益。大公司前面已經說了,巴菲特曾經提出「我秘書交的稅居然比我還高」,一直支持歐巴馬的增稅計劃,並以此反對減稅倡議,有共和黨議員憤怒回應「你覺得稅率低了,你就少搞點避稅手段,多交點稅」(巴菲特自己倒也一直說自己願意多繳稅),但問題是,歐巴馬執政這麼多年過去了,巴菲特交的稅還是比他的秘書少。
稅改計劃,特朗普和巴菲特成贏家
相比之下,年初特朗普2005年稅單被公布,居然超過了20%,讓主流媒體很失望,因為美國最富的人群中,納稅超過20%的極其罕見。換言之,特朗普減稅計劃顯然是有利於他自己,但並不有利於大多數和他一樣富甚至比他富得多的人。所以,在大選中,他曾經的富豪朋友們一邊倒的支持希拉蕊、抨擊特朗普,索羅斯基金會甚至涉嫌參與到多起反特朗普的暴力遊行之中。
2、怎麼把稅收上來?
特朗普減稅計劃最大的障礙,不在於減稅本身,而在於如何把大企業搬回來,把大企業的海外避稅收回來。現在不是里根時期,現在美國有近20萬億國債(政府關門的上限近在咫尺),如果做不到先開源,等不到蛋糕做大那一天,美國政府就得先關門。
所以,特朗普不僅僅是通過減稅吸引海外企業迴流。胡蘿蔔之外,他還要用大棒。從競選之初,他就一直強調,將對那些搬走和不搬回來的美國公司以及主要在美國銷售產品的外國企業施加懲罰。
但問題在於,怎麼把懲罰落在實處?行政令可以起一些作用,但要想有普遍性的效果只能依靠國會立法。然而,目前美國國會現狀是民主黨「逢特必反」,共和黨「山頭林立」。這樣看來,特朗普的經濟振興計劃,困難重重,任重道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