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晨曦;圖片來自網絡
這幾年的中菲關係,可謂精彩紛呈。以前菲律賓是反華「急先鋒」,積極充當美國南海戰略的打手。2012年黃岩島事件發生後,我國對黃岩島進行了實際控制。菲新總統杜特爾特上台後,積極尋求和中國改善關係,我們也「讓之以利」,以示鼓勵。然而國際關係哪有一帆風順,此後菲律賓數次試圖在南海向我國挑釁,結果都以很快被「打臉」了事。
據中國交通新聞網24號報道,為了保障航行安全,跟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三沙海事局委託「交通運輸部南海救助局」實施了「清除擱淺在黃岩島上的漁船殘骸」的工作。去年11月份,我國漁船「瓊瓊海漁01688」因躲避颱風來到黃岩島,後因漏水擱淺,漁民們當時獲得了救援。清除工作於4月23號完成,漁船殘骸被排除,「海上航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我國這是又搞了個大新聞啊,我們早不清理,晚不清理,偏偏在這個時候清理,很可能是對前幾天菲國防部長帶隊登上中業島的「回應」。我們知道,在4月初朝鮮半島緊張,我國精力被牽扯時,菲總統杜特爾特似乎覺得有機可乘,竟然稱要去中業島插旗,甚至還要部署軍隊,結果被我國以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演習直接打臉,杜特爾特馬上蔫了,稱「他珍視與中國的友誼,不會等島;他沒有惡意,甚至以後還可以將島賣給中國」。結果消停了還不到10天,菲國防部長又帶隊跑到了中業島。
看來菲律賓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對於菲律賓這種挑釁行為,我國顯然奉行了「能動手就不嚷嚷」的準則,直接在黃岩島開乾了。我們清楚漁船殘骸的意思很明顯,一是彰顯我國對黃岩島的主權;二是警告菲律賓,如果他有出格行動,我們同樣可以以「維護海上交通安全」的名義清理它坐灘在仁愛礁附近的那艘破船。
說起那艘破船,不得不說菲律賓「眼皮很活」。1999年美國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館第2天,當我國舉全國之力抗議美國暴行時,菲律賓看到了機會,直接派了一艘老舊的坦克登陸艦,以「船底漏水」的名義,坐灘該島礁西北側礁坪,並派兵把守,試圖形成實際控制。那時我國海軍差,控制不了這麼遠,菲律賓才能得逞。然而這種事情再也不會重演了,目前我國無論是海空軍的力量,還是海警的力量,都可以有效的管控我國所有主權海域。就像菲總統杜特爾特說的那樣,「我們怎麼和中國打,他們只需要一分鐘就可以消滅我們,要打你們去打。」還算杜特爾特識事務。也許目前我國為了和平發展的戰略大局,而在南部海域採取「主權歸我,共同開發」的政策,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其他想法。如果有人想鬧一鬧,我們正好可以「填一個島壓壓驚」,也許等的就是這機會。
目前我國就是把菲律賓當一個「典型」。巴基斯坦是我國親密「盟友」的典型,我國因中巴經濟帶對巴基斯坦的計劃投資額高達500多億美元,近期又漲到了600多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巴基斯坦每年的GDP才2000多億美元,這相當於對我國投資近3萬億美元,也就是5個「4萬億人民幣」。而菲律賓則是對我國「改邪歸正」的典型,我國對菲律賓是「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它聽話就給他些好吃的,要鬧騰就高高舉起我們的大棒。
前面菲律賓由「反華」轉變給投向我國,我國就奉行「惠及周邊」的政策,暫緩了對爭議島嶼的「鬼斧神工」。這個「暫緩」就是一張牌,菲律賓聽話就暫緩,它鬧騰那麼就開始啟動。對於杜特爾特這種反覆無常的人,就應該經常敲打一下。
這幾年中菲關係的變遷,對於國人樹立正確的國際關係也很有幫助。有些人看國際關係感情因素較多,所以看待一個國家,要麼是敵人,要麼是好朋友;敵人就堅決打擊,好朋友就堅決維護。正是這種思想,造成了目前國內民間對某些局勢看法「割裂」,觀點不同的雙方甚至大吵。其實哪種極端都是不對的,正常的國際關係是既有衝突又有合作的複雜的關係,不論是跟誰。我們要做的不是「設身處地」的為他國著想,而是切實維護我國的利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855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