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
馬克龍(左)和瑪琳勒龐進入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圖∕法新社
(法國‧巴黎24日綜合電)法國總統選舉23日首輪投票結束,根據已完成的算票結果,中間派新候選人馬克龍稍勝,極右派國民陣線的瑪琳勒龐緊隨其後,兩人將於5月7日的次輪投票中對決,問鼎法國總統寶座。
根據已結束的算票結果,馬克龍(39歲)得票率23.8%、瑪琳勒龐(48歲)得票21.5%、保守派共和黨老將菲永(63歲)得票19.9%、極左派梅郎雄(65歲)得票19.6%、社會黨候選人阿蒙以6.4%得票率慘敗。
算票接近尾聲時,菲永已承認敗選,稱支持者已「別無選擇」必須投給馬克龍;阿蒙也認輸並呼籲選民支持馬克龍。
然而,梅朗雄拒絕認輸,要堅持至最終結果公布,其支持者中有40%曾表示,若梅朗雄首輪落敗,在次輪誰也不投。
票站調查結果公布時,馬克龍的支持者歡呼,表示馬克龍代表法國的未來,一個在歐洲的未來;瑪琳勒龐的支持者也在競選總部呼喊「我們會取勝」,還唱國歌及揮舞國旗和印上「總統瑪琳」字樣的藍旗。
吁全民團結
馬克龍當天發表演說,吁全民團結對抗即將在次輪總統選舉中,與他角逐的瑪琳勒龐的民粹主義運動。他在巴黎發表演說,表示希望在5月7日舉行決勝負投票之前,收集盡可能最多的支持,並稱讚支持者展開改變國家路向的運動,並促請人民對歐洲抱有希望而非恐懼。
於此同時,瑪琳勒龐笑容滿面向大批支持群眾發表演說表示,這次選舉的重要問題是失控的全球化,它令法國文化面臨危險。
法國總統任期5年,可連任1次。今年大選第一輪投票率約78.23%,低於前兩屆2012年的79.48%、2007年的83.77%。
60年來首次
非主流候選人決勝負
這是法國第五共和成立近60年來,首次出現將由非主流政黨候選人對決,讓過去主導法國政治的中間偏右和中間偏左兩大陣營遭到了重大失利,表明法國民心厭倦傳統政治。
此外,首輪投票結果也減弱了英國去年6月公投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而帶來一股反建制衝擊的威脅,讓法國走上不確定的道路,也對歐盟的未來也有重大影響。
兩名候選人立場大相逕庭,最大的差異是,從未經由選舉出任公職的馬克龍支持法國留在歐盟、重塑歐洲;瑪琳勒龐則主張「法國優先」,有意舉辦脫歐公投,並退出歐元區。
但兩人也有共通點。比起其他候選人,他們都屬於青壯世代政治人物,且一個號稱中間派,一個立場極右,他們的出線,打破法國左右派相爭的傳統局面,顯示選民對傳統政治人物的厭倦、對特權的不滿及對世代交替的渴望。
調查機構「哈里斯民意調查」為《法國電視六台》作出的調查顯示,64%受訪者將會投票給馬克龍,其餘36%則會投給瑪琳勒龐;而由「Ipsos Sopra Steria」為的調查結果亦相約,62%人投給馬克龍,38%給瑪琳勒龐。
「Ipsos Sopra Steria」民調專家稱,「這將不是典型的左右路線之爭,而是兩種世界觀的衝撞。馬克龍標榜自己是進步主義者,對抗保守勢力;瑪琳勒龐是愛國主義者,對抗全球主義者。」
左翼示威者與警衝突
1傷3人被逮捕
法國總統首輪投票結束,各地票站亦關閉後,仍有大批示威者逗留在巴黎街上。法新社報道,不滿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與極右翼候選人瑪琳勒龐跑出的左翼示威者,與警方發生衝突,防暴警察以催淚氣體驅散。混亂中至少有1人受傷,警方稱拘捕了3人。
在首輪投票的初步結果出爐後,有數百名不滿馬克龍和瑪琳勒龐晉身次輪投票的示威者聚集在巴士底廣場,高喊反對馬克龍和瑪琳勒龐的口號,法新社引述警方稱有示威者燒車;警方施放催淚氣體驅散的人群,有報道指,示威者向警方投擲煙霧彈、發焰筒、玻璃樽等物品還擊。
位於巴士底廣場附近的共和廣場則有300人和平示威,此外,在西部城市南特亦有自稱反法西斯的示威者士上街,點燃煙花。
巴士底廣場有一名女示威者被傳媒拍得頸部受傷倒地,在傷警員和示威者合力為她急救止血,暫未知她的傷勢如何。
文∕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