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製造(英語:Made in China)一般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大陸地區所使用的原產地標籤,與品牌發源地無關,並非中國大陸地區人民通常所說的國產。中國大陸地區華語中所指「國產」通常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的公司所生產的產品。
由於中國製造業發展迅速,「中國製造」是全球其中一個廣受認識的標籤。在各種商品中,不論是在電子零件,或是在衣物鞋履,都能看見這個標籤,因此中國常被稱為「世界工廠」。有些公司,如蘋果公司在iPod和Mighty Mouse上以「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Assembled in China」(由加利福尼亞州的蘋果公司設計,在中國組裝)取代「中國製造」四字。
按中國前商務部長薄熙來宣稱:「在世界市場上,『中國製造』意味著價格便宜,同時體現中國作為世界的加工場。從貿易方式看,中國出口的半數以上是加工貿易,如2007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2035億美元產品中,加工貿易出口1288億美元,占了63.3%。從出口主體看,外資企業生產的產品占了中國出口總額的58%,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世界製造業發展和國際分工的結果。」[1]
1990年代以後,由於中國的人工成本低廉、土地取得較易、內需市場廣大等優點,因而吸引各國製造業到中國設廠,或者委託中國的工廠來製造商品,從低價成衣、玩具到高價的電腦等3C產品,中國制產品的比例逐漸增加。由於價格低廉、仿冒風氣、品管觀念較低落,導致少部分的劣質產品出口。但中國質檢總局的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對美國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分別是99%、99%和99.2%,而美國對中國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則分別是99.02%、98.85%和99.08%,兩者相比不分伯仲[2]。然而中國制產量巨大,因此中國製造的瑕疵品也更為常見,甚至連該國民眾對其產品也印象不佳,尚須極力扭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836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