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山東號的建設工作,進入最緊張的階段之一,需要進行下水。
幾萬噸,甚至十幾萬噸的航空母艦,是怎麼從船塢進到水裡的呢?裡面學問很大!
圖片:用影像紀錄生活
一般而言,在船舶主體完工,需要水密設計的部分已經在船台或干船塢上全部建成,並且通過了驗收之後,船舶即可下水。目前山東號航空母艦,已經完成了相關工作,這包括了主船體裝配、焊接等密性、主要附件、舾裝件、螺旋槳、舵、舭龍骨、保護鋅板等等完工驗收。
船舶下水有著一定的風險性,下水時船舶受損、傾覆的情況並不非常罕見,嶄新的船隻一下水就發生撞擊、倒扣在水裡甚至沉沒,會是巨大的損失。而且發生這些意外時可能導致人員傷亡的無法挽回的悲劇。無論是幾萬噸的山東號航母,還是小小的巡邏艇,下水都是一個需要嚴謹科學態度、可靠熟練操作的過程。
但是具體怎麼樣才允許船舶進行下水,不同船廠有著不同的需求和規定。甚至有時候為了騰出船台、船塢,建造其它船舶,也可以讓船隻提早下水,稍後再拉回來繼續建造 —— 印度國產的第一艘航母「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就曾經因為要騰出船塢,而在艦體本身都未完成的情況下下水,等待一段時間後重新上船台。很難想像印度最為重要的國產戰艦,居然要為其它船舶讓出船台,山東號是絕對不可能出現這種怪事的。
船塢內進行建造的美國最新福特號航母
歷史上的大型戰艦(包括風時代的木製戰艦),一般採用在船台總裝後,從陸地縱向下水的方法。簡單的說,戰艦被放在下水滑道上進行建造,完成後,通過木枋滑道或者後來的機械化滑道,依靠重力滑行到水中,又稱「重力式下水」。
歷史上木頭製造的滑道常常需要大量動物脂肪進行潤滑,減輕下水滑行的阻力,這在不少文學作品裡會提及。現代滑道常常用鋼珠軸承代替。這是非常普遍而安全的方法。
位於滑道上正在建造的木製帆船
「機械式下水」較為適合一些小型船舶,這個方法乾脆在機動性的小車上建造船舶,完成後直接將小車拉入水中,船舶自行浮起 —— 也有一些大型戰艦開始使用這種方式,但小車使用了能夠大幅度承重的液壓機械腿,而不是輪子。
橫向下水也是較為常見的方法,也是一種重力式下水,以往一般用於小型船舶,但後來也開始在更大的船舶上使用 —— 橫向下水比較「驚心動魄」,船舶側向「滾入」水中,看上去就好像幾乎要側翻傾覆一樣。但在合理的操作下,船舶會在浮力和合理重心的作用下,自行糾正,順利的恢復正常浮姿。
美軍濱海戰鬥艦進行橫向下水,幾乎要翻了
對於山東號航母這樣巨大的戰艦,最為合適的方法是在建造船塢內注水、令其浮起、拖帶出塢的「漂浮式下水」下水方式。這也是山東號航母在船塢內建造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一下水操作非常安全,因為隨時可以停止注水進程,甚至取消注水,出塢完全由若干艘拖輪拖帶,可控性很好。
美軍最新的福特號超級航母下水前進行船塢注水,圖為福特總統的女兒
福特號被拖帶出塢
與之相比,其它下水方式只能較為被動的進行控制,例如有時候需要在水上安排轉向輔助裝置,限制船舶下水後的走向;甚至需要加設若干船錨,船舶一下水後就受到船錨的合理限制,但這些方法都不如漂浮式下水可靠。
較為新穎的氣囊式下水
因為這樣的下水方式已經非常安全,所以也便於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在下水的激動人心時刻最大化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效果。
山東號航母下水後,與其他大型戰艦一樣,還需要進行複雜的碼頭安裝,將更多的設備和系統安裝到船舶內。這一操作通常在下水後、在廠內舾裝碼頭進行。特別是比較脆弱的機電設備、武器系統、管道和電纜,較為適合下水後舾裝。艙室的木工、絕緣、油漆等等也適合這時進行。隨著戰艦電子、武器系統在整體中占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舾裝的重要性也已經遠遠超過了艦體建造,直接關係到下水後之後何時能夠試航、測試電子/武器系統和交付使用。
山東號航母的最新進展,標誌著中國戰艦製造工作已經進入了世界尖端水平,接下來山東號航母還將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