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眼中的新中國:為什麼出兵朝鮮,為什麼不懼怕原子彈

SMH| 2017-04-17| 檢舉

人們常說中國出兵朝鮮,是因為美國在1950年10月初決定越過「三八線」,聯合國軍直撲鴨綠江邊。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宣布台灣海峽中立化,阻止中國統一台灣。中國開國領導人認為,美國是要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中國,對中國形成包圍,這是中國最擔心的。經過精心分析長遠趨勢、仔細分析戰術選擇、冷靜探討行動決定後,中國決定以攻為守赴朝參戰。

最近閱讀基辛格《論中國》。該書以美國人的視野,分析中國出兵朝鮮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多次警告美國不要越過「三八線」。周恩來總理通過印度駐華大使向美傳說,「美國軍隊真果這樣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但是美國充耳不聞。美國認為,中國的警告不是通過官方渠道發出的,因此可以置之不理。

中國入朝參戰前,總參謀部進行了作戰分析和圖上模擬演習,並得出結論,中國將戰勝美國的軍事力量。理由是:「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承諾,使得它在朝鮮半島最多只能投入50萬軍隊,而中國有400萬大軍;且中國的地理位置與朝鮮戰場接近,這令其占據後勤方面的優勢;中國的領導人認為他們在心理上也占優勢,因為他們有世界上大多數人民的支持」。

史達林的態度也起了作用。史達林給中國領導人的電報稱,「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麼讓它現在就來吧,而不是等數年之後,那時日本軍國主義將死灰復燃並成為美國的一個盟國,而李承晚統治的統一的朝鮮將是美國和日本在亞洲大陸的一個現成的橋頭堡」。

為什麼不懼怕美國原子彈?「也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核武器的厲害,也無法獲取核武器」。中國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不會動用核武器,「一是顧忌蘇聯的核能力,二是朝鮮半島上雙方軍隊的部署犬牙交錯,美國若對中國的軍隊使用核武器,美國軍隊可能會同歸於盡」。

基辛格認為,「韓戰對中國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確立了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軍事強國和亞洲革命的中心,它還建立了中國作為一個令人敬畏的對手的軍事威信,在以後的幾十年來,這一威信始終不墜。對中國在韓戰的記憶成了後來美國對越戰爭的一個重要制約」。

此後,美國人在越南戰爭期間規定北緯17度線以北絕不過線,中越邊境40千米範圍絕不轟炸。當時美國總統詹森得意地跟他手下人說,「中越邊境40千米內範圍沒有我的命令,他們連個廁所都不敢轟炸」。為什麼?詹森說,「絕不給中國人提供介入越南戰爭的口實」。

中國出兵朝鮮,蘇聯是一個重要因素。沒有中國的支持,金日成肯定不行,沒有史達林的支持,沒有蘇聯作為後盾,中國也極其困難。走上朝鮮戰場的是一支小米加步槍的軍隊——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走下朝鮮戰場的是一支陸海空和炮、裝、工、通、化諸兵種齊全的現代化軍隊。64個陸軍師有20個陸軍師的裝備是蘇聯無償贈送的,22個空軍師裝備里有8個空軍師的裝備是無償贈送的。200多名蘇聯飛行員犧牲於朝鮮戰場,他們總共擊落美國飛機1000多架。

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小國只要敢於掌握自己的命運,拿起武器起來和大國鬥爭,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小國」。說說可以,不能當真。敘利亞、伊拉克和利比亞等小國國破家亡,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歷史是面鏡子,當今的朝鮮應深思。

現在美國的歷史學家們常常探討一個問題,如果當年美軍駐足於平壤元山一線(朝鮮半島狹窄的頸部)建立一個緩衝區,有可能消除中國的戰略擔憂,中國很可能不會出兵,但歷史不能假說。

順便糾正一個歷史錯誤,就是關於「四個錯誤」。當時的美軍參聯合主席布萊德雷在國會做證,要把麥克阿瑟撤職。據金一南將軍介紹,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因為麥克阿瑟要發動對華戰爭,而如果戰爭擴大到共產黨中國,就會把我們捲入在「一個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敵人進行一場錯誤的戰爭之中」。這句話後來成了名言。正因為它有名,它在很多地方被我們錯誤引用。

歷史又似乎回到了原點。中國的底線是,半島不能生戰生亂,否則中國不會坐視不管。儘管歷史不能假說,但教訓可以吸引,美國不要在同一個「三八線」跌倒兩次。

作者:王德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773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