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北京時間12日下午,《環球時報》兩名記者應朝鮮政府邀請飛赴平壤報道「太陽節」的慶典活動。我報記者乘坐的國航CA121航班大約有120個座位,幾乎坐滿,大多是西方面孔,能聽到英語、西語、日語多種語言交匯。據朝方人員介紹,這趟航班大部分乘客是記者,來自美聯社、BBC、福克斯新聞等。 據了解,這次朝鮮總共邀請了約40家媒體的130名記者前往平壤採訪,2/3的媒體記者於12日到達。據韓國SBS電視台報道,鑒於各國記者雲集平壤,在此期間朝鮮進行核導試驗的可能性不大。
美國情報人士對媒體稱,「雖不排除朝鮮趁外媒記者在平壤逗留期間舉行核試驗的可能性,但朝鮮更有可能選擇試射飛彈或者在閱兵式上展示新型飛彈」。此外,朝鮮還邀請了一些外媒記者稍後到訪平壤,宣傳朝鮮人民軍建軍節(4月25日)的相關活動。
《環球時報》記者上一次受邀前往朝鮮報道是去年5月朝鮮勞動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當時約有100名左右記者齊聚平壤。
至今還未看到韓國媒體發自平壤或朝鮮的報道。自李明博時代起,朝鮮這類活動就再沒邀請過韓國記者。這次似乎也不例外。
平壤夜景
12日,平壤節日氣氛漸濃,朝鮮國旗在街道兩旁迎風招展,入夜後可看到各色彩燈。從機場到酒店,朝方陪同人員一路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近年新建的機場航站樓、道路、遊樂場等, 言談舉止中充滿對國家取得進步的自豪感。
據朝中社報道,11日舉行的第十三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的議題,包括經濟發展5年規劃、12年制義務教育等。最讓外界關注的是恢復設立「最高人民會議外交委員會」,並選舉李洙墉為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外交委員會委員長,金桂冠等當選委員。
韓國《韓國日報》12日分析稱,1989年東歐劇變後,朝鮮為改善和西方國家關係設立了外交委員會。但該機構在金正日任國防委員長時期的1998年廢止。朝鮮時隔19年重新恢復外交委員會是為了打破目前面臨的外交孤立狀態。呂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從人員配置上來看,李洙墉當過三次駐西方國家大使,金桂冠則曾是對美國進行談判的專家,可以看出朝鮮努力的方向是希望改善和西方的關係。
美國CNBC網站12日稱,朝鮮通常用發射飛彈或者進行核試驗的方式慶祝紀念日。但周二召開的最高人民會議沒有提及核武計劃,也沒有宣布遭到美國威脅。12日,為迎接「太陽節」,穿著盛裝的朝鮮男女在平壤的街道上唱歌跳舞,街道的燈光比前些年要亮許多。
【環球時報赴朝鮮特派記者 王天迷 環球時報駐朝鮮特派記者 莽九晨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任重 王偉 柳玉鵬】相關報道
相關報道:
美航母戰鬥群前往朝鮮半島海域 朝鮮回應:已做好戰爭準備
美國海軍於美國東部時間8日宣布,以核動力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為中心的航母戰鬥群,正駛往朝鮮半島附近。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11日表示,「卡爾·文森號」前往西太平洋並非特定需求或特定理由,而是「我們認為此刻將其(「卡爾·文森號」)部署該處,是最審慎之舉。」
針對美軍航母駛向朝鮮半島,朝鮮外務省發言人10日強硬地聲稱,將「欣然回應美國所願的任何方式」。朝鮮《勞動新聞》11日的評論文章說得更直白:「朝鮮革命強軍已將南韓和美國侵略軍基地,甚至美國本土置於核武器瞄準鏡之下。」
「德國之聲」解讀說,朝鮮這是在警告美國,它已做好一切戰爭準備。「朝鮮外務省的回應符合其一貫的『超強硬對強硬』原則,這是朝鮮幾十年來應對美國外部壓力奉行的原則和邏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對朝鮮的表態並不覺得意外,但認為半島對峙雙方競相增加對對方的威懾累計的結果是,半島戰爭危險從未像現在這樣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739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