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地鐵恐襲】戴綠色冷帽背著背包 哈薩克疑兇雙拳緊握
男疑兇雙拳緊握,似乎手握一些東西。
俄羅斯警方事後從閉路電段鎖定一名來自中亞國家哈薩克的男疑兇,不排除他與車臣分離組織或極端伊斯蘭教主義有關。有生還女乘客憶述,爆炸發生後車廂內濃煙密布,列車仍繼續前行,她感覺時間像是停止了一樣,只能祈禱定驚。
該名男疑兇年約23歲,頭戴綠色冷帽的他身穿紅色大衣,架著眼鏡,背著一個背包。男疑兇步行時,雙拳緊握,似乎手握一些東西。調查人員相信,男疑兇除了在列車上放置炸彈外,亦在車站放置另一個偽裝成滅火筒的炸彈,幸該炸彈最終被拆彈專家移除。
剛度過40歲生日的安娜憶述事發經過時,仍猶有餘悸,聲音仍有些顫抖,她稱:「爆炸發生時沒有任何預兆,只記得突然一聲巨響,幾乎把我震聾。」安娜表示,爆炸發生後,不少乘客發出尖叫,眾人只能趴在地上祈禱,希望時間快點過去。
中亞嫌犯爆炸中身亡 普京誓言徹查
3日爆炸的俄羅斯聖彼得地鐵列車外觀。(湯森路透)
3日發生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市(St. Petersburg)的地鐵爆炸案目前得知已造成11死45傷的悲劇,經俄羅斯國家反恐委員會(National Anti-Terrorism Committee)證實,23歲的兇嫌已於爆炸中身亡,根據遺物追查後,應為來自中亞的極端伊斯蘭份子。
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3日晚間也前往事發列車停靠的科技學院站(Tekhnologichesky Institute)向死傷者獻花哀悼,誓言徹查這起恐攻,給死傷者一個交代。
聖彼得堡成目標
根據事發現場影片顯示,爆炸將地鐵列車炸成變形,車門受擠壓後無法開啟,受困車內的乘客紛紛打破車窗逃生,緊急趕至的救護人員進入月臺協助傷患處理傷口,其他等待救治的傷者與死者就蜷曲在濃煙密布的地鐵站中,令人慘不忍睹。
帝俄時期的首都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部,目前居住著500萬人口,為俄國第2大城,以許多斯拉夫宮廷建築與博物館著稱,是國際知名的旅遊景點。
據估計,每天有200萬的通勤人口往來於聖彼得堡的地鐵系統中。這起恐攻發生後,聖彼得堡市政府宣布為死傷者進行3天的哀悼。
30歲的居民伊麗娜(Marina Ilyina)心有餘悸的說,恐攻發生後,讓她日後不敢搭乘地鐵,「我們都以為聖彼得堡不會遭受恐怖攻擊」。
3日事發當時,列車恰巧已駛離先納亞廣場站(Sennaya Ploschad),進入與下一站「科技學院」站之間的隧道中。列車司機選擇加速駛往科技學院,讓救援工作不必在狹窄陰暗的地鐵中展開,也避免了列車乘客匆忙下車行走鐵軌的危險。
聖彼得堡地鐵內觀。(湯森路透)
聖彼得堡地鐵的驗票閘門。(湯森路透)
3日爆炸當時,月臺上的死傷者。(湯森路透)
「起義廣場站」起義?
俄國反恐委員會發言人普熱茲多斯基(Andrei Przhezdomsky)盛讚這名司機的舉措,並表示在這起造成11死45傷的恐怖攻擊2小時內,聖彼得堡地鐵另一個車站「起義廣場站(Vosstaniya Square)」中,也發現了一個具子母彈形式的爆裂物,內含1公斤的炸藥,俄國警方緊急拆解處理得宜,未釀傷亡。
反恐委員會證實,23歲的嫌犯先在起義廣場站放置這枚炸彈後,再上車引爆自殺炸彈。目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ФСБ,前身為KGB)已針對現場監視畫面以及爆炸殘留物、第二枚炸彈所留下的線索進行調查。聖彼得堡地鐵沿線也暫時關閉,直至當地時間入夜後才部分陸續開放。
先納亞廣場站的入口。(湯森路透)
大批警消人員3日趕赴車站附近待命。(湯森路透)
聖彼得堡市出動救難直升機緊急後送傷患。(湯森路透)
據悉,由於俄羅斯在敘利亞協助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空襲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S)據點,辦案方向將朝向受鼓舞的伊斯蘭極端分子著手,另外,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對境內車臣(Chechnya)分離運動進行的血腥鎮壓,也是俄羅司聯邦安全局追查嫌犯的辦案方向。
不論是IS或是車臣分離運動,都曾於俄羅斯交通工具上進行恐怖攻擊,其中,由車臣分離運動成員遺孀所組成的黑寡婦,手段兇殘也令人印象深刻。
國際譴責
爆炸發生當時稍早,普京正在聖彼得堡的住處康斯坦丁宮(Konstantin Palace)中與來訪的白俄羅斯(Belarus)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見面,普京在召開緊急應變會議後發表電視談話。
普京神情肅穆地向國人表示,執法人員與情報單位目前正盡全力調查這起恐怖攻擊的起因與經過,稍晚,他也前往科技學院站外獻花致意。
俄羅斯總統3日接見到訪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右)。(湯森路透)
爆炸案後,普京召開緊急會議聽取簡報。(湯森路透)
3日晚間,普京(左三)前往科技學院站獻花致意。(湯森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聞訊後表示「駭人聽聞(absolutely a terrible thing)」並透過白宮發言人史派瑟(Sean Spicer)表達哀悼,將提供任何協助予俄羅斯。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形容這起恐攻為「野蠻行為(a barbaric act)」,歐盟外交政策代表茉格里妮(Federica Mogherini)則指出歐洲對俄羅斯人民「感同身受(Thoughts were with the Russian people)」。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