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會見了首次訪華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習近平稱要從長遠和戰略角度看待中美關係,拓展合作領域,實現互利共贏。蒂勒森則表示,特朗普期待有機會對中國進行訪問,為美中關係未來50年的發展確定方向。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
18日,蒂勒森在與中國外長王毅的會談中也表示,美方願同中方一道,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從長遠角度拓展更加富有成果的美中關係。
有意思的一點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習近平多次提到的「新型大國關係」的內容。2012年2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美前接受美媒採訪時稱中美要攜手走出一條大國之間和諧相處、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新型道路。2013年6月,習近平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安納伯格莊園會晤時,達成了共同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共識「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自此之後,無論是習奧2014年瀛台夜話還是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開幕式亦或是2015年9月習奧白宮秋敘,習近平都頻頻提到這一概念。
蒂勒森結束訪華返美圖源:(Reuters/VCG)
歐巴馬政府一開始也對此表示認可,例如,歐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賴斯2014年9月訪華與習近平會談時就表示美方致力於推進新型大國關係建設。但是,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表示,新型大國關係不能只靠語言來界定,而是應該由行動來界定。賴斯在2015年訪華時也不再提及這一說法。
而特朗普政府高官首次訪華卻直接使用了「新型大國關係」里的內容,是對習近平的一種回應。習近平在特朗普當選總統後致電時曾稱期待與你一道努力,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拓展兩國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各領域合作。蒂勒森如今的表態表明美國已經接過了習近平的話,雙方在這一點上達成了共識。
儘管中美雙方尚未完全敲定習近平接下來的訪美之行,雙方還在準備之中,但是,有這一點「共鳴」,就可以為接下來的習特會創造良好的氛圍,或者說兩者在中美大方向上有了可以坐下來談談的理由,對於中美關係來說,這可以看成是一大突破。
更為重要的是,從表面看,「新型大國關係」概念強調的是不對抗、合作共贏,實質上的內在含義是中國追求與美國平起平坐的關係,暗含中國與美國同為超級大國的意味。歐巴馬當時拒絕這一說法,源於他不願意承認中國與自己平等的地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特朗普認可了中國的大國實力和地位,這意味著美國將要同中國一道重新制定和確立兩國在雙邊、地區及全球事務領域的權利和義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