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親自下令部署這種戰略飛彈:是時候讓美國清醒一下了

有矛必有盾,大國戰略攻防一樣逃脫不了這個定論。美國自信擁有世界最先進和規模最大(之一)的核武器庫,而且以潛基核武器為主的戰略部署模式,可以令美國的核威懾能力更加有效。以此為基礎和戰略出發點,美國希望通過發展國家和全球飛彈防禦系統,攔截摧毀假想敵和競爭對手大國的彈道飛彈,從而獲得單向的核戰略絕對優勢。不過任何人都明白,其他軍事大國不會坐等自身的戰略實力被削弱甚至消除。那麼反制和反擊必然會隨之展開。

射程1.1萬公里的公路機動RS-24飛彈(亞爾斯)

俄羅斯是世界範圍內唯一一個在核武器領域與美國勢均力敵的軍事大國。不過在常規軍力和反導系統建設上已經明顯落後於美國。五角大樓的官員認為,如果再能夠從根本上削弱俄羅斯的核威懾實力,那將是對俄羅斯軍事安全戰略信心最大的衝擊。而對美國有利的是,無論是反導技術還是經濟實力都決定,俄羅斯中短期內沒有足夠的實力與美國搞反導戰略對攻,實際上龐大的反導建設開支,即使是美國也已經有點力不從心。

然而作為永不言敗的戰鬥民族,俄羅斯更相信最好的防禦是進攻的格言。要想攻破對手的牢固戰略盾牌,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打造更鋒利和更多的戰略長矛。在2012年美國人再次確認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設施後,俄總統普京強硬地宣布了俄羅斯的應對立場。他宣布將以「發展核飛彈攻擊系統」作為回應。在2020年前俄計劃裝備5個團的「巴爾古津」系統(可一次齊射120枚核彈頭)。它將在俄美關於部署全球反導系統的談判中成為俄羅斯的王牌利器。

俄羅斯「巴爾古津」系統是「青年」鐵路飛彈作戰系統的更現代化升級版本

俄羅斯即將部署的「巴爾古津」系統,其實就是曾在1987至2005年執行戰鬥值班的「青年」鐵路飛彈作戰系統的更現代化升級版本。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對美國寄予了諸多美好願望,而徹底退役「青年」鐵路飛彈作戰系統就是俄羅斯對美戰略示好的標誌之一。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在淡出人們視野10年後,俄羅斯在日漸沉重的反導和綜合戰略壓力之下,不得不重新拉出這款塵封已久的戰略鋼刀。

據信,新型的「巴爾古津」鐵路飛彈作戰系統裝備了更輕的RS-24飛彈,使車廂重量變得與普通車廂相同,實現了對戰鬥部分的完美偽裝。這種移動式飛彈系統一晝夜最多可機動1200公里,能獨立行駛1個月。分析指出,相比令美國和北約心驚膽戰的「伊斯坎德爾」戰役戰術飛彈(俄羅斯自用型號的射程可達1500公里並可以搭載核彈頭),「巴爾古津」能更有效地對付美國反導系統。所以美軍方強烈要求俄羅斯終止上述兩款違反美俄反導協議的計劃。

射程1.1萬公里的RS-24飛彈(亞爾斯)是RT-2PM2彈道飛彈(白楊-M)的升級版,於2009年12月開始正式服役。RS-24可以攜帶4個15-25萬噸當量的核打擊彈頭。美承認如將其部署在「巴爾古津」鐵路飛彈作戰系統中將無法跟蹤鎖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俄羅斯重啟飛彈列車計劃,是美國和北約戰略重壓的結果,一再受氣的俄羅斯覺得是時候讓美國清醒一下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511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