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稱,韓國的中國問題專家真是數不勝數。一般的公司現都設有中國部,由擁有商務經驗的部門負責人負責運營。各級政府機構內能熟練運用漢語的專家也是比比皆是。然而,可能是因為量多質次,常常能聽到身邊的人講韓國「沒有中國問題專家」。換言之,「知道中國」的人很多,卻沒有真正堪當重任的人。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3月14日刊登題為《韓國「偽」中國專家致薩德問題不斷發酵》的報道稱,同時,真正需要用人的地方卻缺少專家。外交部政策研究系統缺乏中國問題專家已是眾所周知的事,「美國學派」、「日本學派」一統天下,懂中國的人卻鳳毛麟角。「薩德」危機演化到今天這般嚴重地步,根本原因在於高層政策顧問團隊缺少真正的中國問題專家的說法越發具有說服力。
首先要問的是:在一線工作的「中國問題專家是怎樣的人?」得到的最多答案是「應該會講漢語」。真的是那樣嗎?漢語或許是中國問題專家的必需條件,但並不是充分條件。不能因為會講漢語就稱作中國問題專家,漢語只是成為專家的基礎。
報道稱,中國專家應是「能夠了解中國人思維的人」。只有能預知中國人會如何思考和做出何種反應,才能是專家。換言之,在出現「薩德」問題時,他們須能提前預測中國人如何思考、如何反應以及會採取何種措施。
無論去洽談一項合同,還是去談一項協定,或者賣給中國遊客一瓶水,此時最重要的是了解對方的心理。只有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才是中國問題專家。
那麼,要成為這樣的中國問題專家需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
首先是人文。具體而言就是了解中國的歷史、哲學和文學。此前,韓國在中國是與「機器」對話,只要讓機器運轉起來就行,因為過去中韓兩國是以製造業為主展開合作。現在應與中國人而不是「機器」展開對話,這自然要求韓國人要知道他們的腦子裡裝著什麼。因此,我們需要的就是人文知識。這就要求我們須了解中國的歷史,了解中國的哲學,讀中國的文學作品。只有這樣,才能了解中國人的思維。
報道稱,對於中國人來講,歷史不單單是過去的事,而是反窺現實的一面鏡子。他們通過歷史這面鏡子來解讀現實。
其次是人脈。這個問題指的是在發生緊急事態時身邊是否有可以幫助解決的中國人。
報道稱,中國社會重視人際關係,所以常會聽到「關係很重要」的話。韓國人尋找的中國問題專家是指發生緊急事態時能將危害降至最低程度,能夠解決此事的人。
須找到合適的中國人來找到解決的辦法。關係在韓國同樣也很重要。在辦護照時,如果政府里有熟人,則很快就會搞定。美國也沒什麼兩樣。也就是說,在拓展市場時,最為緊要的就是關係。
報道稱,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須尊重和關心中國人、願與他們分享利益。政府與企業的領導人必須認識到「關係是在華經商的資源」。換言之,就是要系統地去建立關係。只要是與中國業務有關的人都要懂得去珍惜,要基於政府或公司的角度去管理中國夥伴。
報道稱,想成為「中國通」的人一定要精益求精。
資料圖片:3月6日晚,「薩德」系統部分裝備運抵首爾以南約70公里處的美軍駐韓國烏山空軍基地。新華社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505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