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美方遺棄,又拒絕中國,日澳正淪為孤兒?

該來的總會來。儘管特朗普的外交團隊還沒成型,但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提前給歐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戰略」判了死刑,暗示白宮將從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方面入手,增強參與度,並提出新的設計。「海外探客」認為,對於這個結果,亞太諸國其實早有提防,並且已經做好了應對措施。不過,當美方親口說出這個決定時,依然令一些國家感到震顫,產生了應激反應。

3月13日,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在新加坡演講時發表了不太友好的言論,她聲稱「除非……否則永遠不可能發揮全部潛力……不適合擔當地區領導者」。她還慫恿東協維護所謂的地區規範,對思維和行為方式不同的「異類」施加壓力,對自身的「道德力量」要充滿信心。

無獨有偶,在澳方表態的同時,根據媒體報道,安倍方面透露出的消息是「絕對阻止」中國參加TPP會議,即使貿易談判陷入僵局也在所不惜。日方的終極目的就是打造以「美日經濟同盟」為核心且隔離中方的亞太自貿圈。不過日方很快就因為自作多情而慘遭打臉。中方澄清「將出席亞太區域經濟會,並非TPP會議。」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日本別拿自己當回事,你即使跪著求我參加,我都沒這個興趣。

實際上,日澳如此充滿敵意的信號也在意料之中。美國說甩手就甩手,特朗普得意洋洋地在白宮炫耀永久退出TPP的簽字,無疑刺痛了日澳等忠僕的心。這種「多情反被無情惱」的情緒在不斷聚積,加上看到中方正在全力促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而東協、智力、秘魯、墨西哥等也在積極響應,一種無力感和失落感正逐漸籠罩,繼而被這些國家「天涯何處無芳草」的變通而激怒。

日澳兩國如今並未放棄特朗普回心轉意的希望,因此計劃達成一個符合自身利益與發展水平的RCEP,這樣可以隨時等待美國的「王者歸來」。不過,特朗普如今更感興趣的恐怕還是向北約成員國們追討軍費,2016年僅僅有英國、希臘、波蘭和愛沙尼亞達到過這個標準,連德國都在打太極。美方已經放出狠話,盟國不盡責,自己也不玩了。值得白宮警惕的是,就在土耳其與德國、荷蘭、奧地利等國相互謾罵之時,普京卻在用「S-400防空飛彈系統」誘惑埃爾多安。不排除土方在歐洲吃了癟,採取親吻俄羅斯的方式來報復。這些恐怕才是特朗普團隊急需處理的問題。

無論是RCEP還是TPP,其實拷問的都是這麼一個問題:亞太貿易協定,到底誰說得算?這不僅僅是個貿易協定問題,而是關係到未來數十年亞太秩序由誰來制訂。日澳首選的「秩序支柱」是典型的西式國家,由於無論是日本還是澳大利亞,都不具備挑頭的實力——兩者GDP加在一起只有中國的約70%——因此只能寄希望於美國。不過特朗普方面的思維早已跳出三界外,決意用雙邊貿易協定取代多邊協定,在一對一單挑中落實「美國優先」,最終體現在美國藍領工人獲得工作崗位、焦慮的中產階級實現收入增長、美國大企業集團獲得訂單上面。

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日澳其實有個現成的選擇,就是擁護中國,建設屬於亞洲的貿易秩序。然而,澳大利亞沒有當初日不落帝國的實力,卻學到了日不落帝國的脾氣。日本右翼更是蠢蠢欲動,想要挽回失卻的榮光,成為一個擺脫狗鏈的正常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符合規律的經濟融合遇到傲慢的心態也會折戟。

其實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探客發現,日澳其實是在以老歐洲居高臨下的眼光來看待亞洲最大國家,從內心深處抗拒且畏懼新興大國的崛起。在歐洲,中方雪中送炭的投資都會被扣上各種帽子。中企挽救了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投資6億歐元為這個港口配置最好的起重機,為1000多人提供了工作機會,還令貨櫃吞吐量7年猛增5倍多,躋身世界前50名。來自世界最大市場的強勁需求與資金正在成為這個「歐豬國家」的新希望。但在西方評論家的嘴裡,這卻成了「影響力過度」的象徵。

當你沒錢時,他們踐踏你,當你有錢了,他們汙衊你。總之,就是見不得你的好。日澳這兩個代表西方的「異類」,在亞洲實際上就是在給美歐站崗放哨。融合的亞洲、尤其是團結在「一帶一路」戰略和「亞投行」旗幟下的亞洲,是美歐絕對不願面對的局面。既然如此,更要挑頭創建「純潔版」的RCEP,日澳可以選擇不加入,日後看著眼紅也可以申請,只是到那時就要按資排輩。樹欲靜而風不止,風越猛,越要迎難而上。上了景陽岡,看它咋猖狂。(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501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