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日本為何不集中兵力進攻中國:而偏去招惹美國 最後遭核爆?

在二戰期間,日軍為什麼不是集中兵力一舉攻擊中國呢?比如在華北集中20-30個師團向南攻擊,而是採取多點添油戰術,在各條戰線一點點增加兵力。而且還沒事跑去招惹美國呢?

在日本陸軍發動918事變占領東北以後,就面臨著一個問題,該如何對抗蘇聯,因此,日本陸軍的態度是北進擊敗蘇聯在遠東的勢力,確保所謂的滿洲安全。而海軍的目標是爭奪太平洋對抗美軍。因此日本海軍和陸軍互相反對對方的目標。

1932年,日本陸軍和海軍制定的對華作戰計劃是針對上海和華北部分地區作戰,其中陸軍負責華北,以保護所謂滿洲的後門,海軍負責上海。後來在1937年盧溝橋,經過一連串事件,最終演變為全面抗戰爆發。

日軍本以為少量軍隊就可以在2-3個戰役當中擊敗我國主力,最後達成協議就完事了。結果出乎意料的是,中國動員數百萬人參軍開始了全面戰爭,既然已經開打了就是徹底趕跑日軍。隨後,日軍才開始在國內進行動員。

動員完成1個師團就出發1個師團,哪裡戰事緊急就去哪裡,結果變成1個師團,1個師團的添油戰術。因此,無法形成所謂的合圍戰術,也就不可能發生日軍想像當中的大殲滅戰。抗戰逐漸進入到了長期階段。

到1941年,日軍進駐越南和海南島,讓美國感到了極大的威脅,因此,美國,中國,英國,荷蘭等國組成聯盟,對日本進行合圍。並且做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決定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和凍結所有日本海外資產。

日本的石油儲備只能使用4年,一旦燃料耗盡,就不戰而敗了。而當時蘇聯西伯利亞大油田還沒有被發現,因此南下奪取印尼大油田就成為了日本唯一的選擇。因此,杉山參謀總長報告天皇時說,要趁著還有機動性時,為突破國難而邁進。4個月以後,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491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