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晨曦;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韓國「薩德」系統的逐漸落地,中國政府通過「對相關企業的處罰」以及其他經濟手段對韓國的「處罰」越來越嚴重,中國民間自發的對韓國的「抵制」也越來越多,前不久3400多名中國遊客乘坐「歌詩達賽琳娜」號遊輪抵達韓國濟州島,集體拒絕下船更令韓國震驚。韓國政府經濟部門已架不住這種「懲罰」,準備向中國政府求饒。韓聯社13日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周亨煥在記者會上表示,韓國政府對近來涉及「薩德」反導系統的一系列狀況深感憂慮,已向中國新任商務部部長鐘山提議儘早見面商討「限貿反薩」措施,如有必要還將在多邊場合力陳隱憂。
韓國指望通過與中國溝通,讓中國就此放棄反制是不可能的。目前「薩德」只是到了兩輛發射車,其他系統後續還將到來,這個世界不存在一邊傷害別人一邊讓別人大度的道理。
已經運抵韓國的「薩德」系統發射車
不過,中國來自民間的不同的聲音還是有的。有的人擔心,我們對韓國的「抵制」是不是會像以前一樣「一陣風」,意思意思就過去了?顯然,這種想法輕視了這次「薩德」事件嚴重的軍事和政治意義。「薩德」系統是美國正在大力部署的,為了遏制中、俄而建立的全球飛彈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構建東亞美日韓軍事一體化、亞洲「小北約」的重要工具。韓國允許甚至主動加入這個體系,無疑將嚴重損害中國的戰略利益利益,是對以往中韓友好努力的「背叛」。中國的反擊不僅會更加嚴厲,而且將持續下去。
還有人覺得,韓國完全是被美國操控的,只是被迫接受「薩德」系統,我們為什麼不去懲罰「美國」卻要懲罰韓國?這種想法顯然把韓國等同於日本這樣「戰敗國」,否認了韓國的自主性。本次「薩德」事件,韓國軍方也曾多次公開表達了支持的態度。其實不管韓國有多大比例的「被迫」的原因,都不是可以損害我國核心戰略利益的理由。不然每一個小國都可以在損害我國核心利益的時候說一聲「我們是被迫的」,然後就可以繼續損害我國利益而逍遙法外。原因是原因,結果是結果。每個國家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誰可以在損害了中國的核心利益後可以不付出代價。
至於為什麼顯得「更針對」韓國而不是美國,這就是國際政治現實。國家實力是國際政治的基礎,中國目前對美國更多的是在準備迎接美國可能發動的貿易戰,而韓國一個中型國家妄圖捲入到中美軍事、戰略博弈中,只能被壓制。
目前「薩德」系統在韓國的部署只是開始,隨著該系統的逐步落地,我們的後續制裁手段也會接踵而來。我們對韓國的制裁,顯然不只是娛樂和旅遊方面,而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全方位的。
軍事方面,中俄可以進一步加強在反導領域的合作,部署針對韓國「薩德「系統的中近程彈道飛彈,聯合加強對韓國的軍事威懾,使韓國由部署「薩德」前朝鮮的「單方威脅」變為中俄朝的「包圍性」威脅。政治方面,中國可能冷淡中朝政治關係,並降低未來戰略合作預期,只是建設「正常國家關係」。經濟方面中國手段較多,由於韓國經濟嚴重依賴中國,中國對韓國可能的「經濟制裁」將對韓國經濟發展、對外出口打擊較為嚴重。文化方面已經開始一段時間,這裡不再贅述。
中國東風-21彈道飛彈齊射畫面
可能有人會說,中國如果制裁韓國,也會遭到韓國的「反制」,最後大家只是互相損失罷了;既然無法阻止,不如「友好」。這種想法看似有一些道理,其實有些短視、功利性,其實質是「以妥協求和平」。如果任何一個國家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後,只要稍加「堅持」就能不被懲罰,繼而被「友好」的話,那誰還尊重中國的利益?既然得罪也無所謂,誰不來得罪?即使是小如以色列,也敢勇於亮劍,何況我們這個世界大國。
我們是大國,大國要有大國的尊嚴和規矩;我們是大國,所以我們承擔得起因制裁別人而帶來的損失;我們是大國,就要給損害我國核心戰略利益的韓國一個深刻的教訓,讓韓國為此而「心痛」。我國正在學著在國際交往中建立自己的規矩,而韓國「薩德」事件,不過是這條路上的一個風景罷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