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中國為何再獲得尼泊爾2.6億張「印鈔」訂單

在大眾的眼裡,「鈔票」就等於白花花的銀子,在信用貨幣盛行的當下,誰不愛鈔票呢?不過對於一個國家來講,鈔票就是用來控制貨幣流通的工具而已,因此貨幣選擇何種形式並不重要。有些國家為了省麻煩,甚至把鈔票的生產委託其他國家,比如尼泊爾。2017年3月9日,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又獲得了尼泊爾2.6億張小張5盧比面值鈔票大單。

大單之後再迎大單,尼泊爾青睞「中國製造」

而在2016年8月份,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就與英國、法國等國家知名印鈔企業的競爭,並勝出獲得2億張尼泊爾1000盧比的鈔票的印製。5個月後,也就是2017年1月份交割,284億尼泊爾盧比從江西南昌裝車,運往尼泊爾。據了解尼泊爾1000盧比是尼泊爾央行發行的最大面額的鈔票,因此要求較高的防偽技術,而此次印製,包括版、墨、紙、線,以及印刷技術的集成,全部採用國產化。

「大單之後又迎來大單」,這是尼泊爾國家對中國的信任。當然從表面上看,這也顯示出中國的「印鈔」實力,不管是交貨速度還是防偽技術上均獲得尼泊爾這個國家的認可。不過就實際印鈔技術來說,中國大部分技術還是要靠引進,和英美國家還是有差距的。尼泊爾選擇中國作為「印鈔」對象,筆者認為更多的是戰略層面的需要。

選擇中國,尼泊爾需要擺脫對印度的貿易依賴

筆者找到尼泊爾選擇和中國合作的動機,目的大機率在於減少對印度貿易的依賴。根據中國駐尼泊爾大使館在2016年8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尼泊爾對外貿易嚴重依賴印度,2014/2015財年,尼印貿易額占尼泊爾對外貿易總額的63.8%,印度是尼泊爾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和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而在2016年1月12號的時候,尼泊爾經濟學家拉姆·C·阿查亞就撰文關於中尼深入經濟融合的文章。文章表示尼要加強與中國合作貿易,拉姆·C·阿查亞以尼印和中尼的貿易數據進行對比。在2014年,尼印貿易總額為56億美元,而中尼僅為10.5億,尼印是中尼貿易額的5倍,言外之意在於表示尼泊爾對印度貿易的過分依賴。

而拉姆·C·阿查亞為了驗證與中國深入合作的正確性,引入強國與弱國的合作關係。比如引入2014年,美中貿易是美印貿易的9倍,歐盟—中國貿易是歐盟—印度貿易的4倍,因此推導出中尼貿易將是印尼貿易的5倍,而不是現在的五分之一。筆者倒是非常贊同該經濟學家的觀點,印度對比中國確實弱多了,2015年,印度的人均收入僅為中國的五分之一。

尼泊爾與印度關係裂痕,中國「印鈔」國際化已在路上

尼泊爾位於中國和印度的中間,具有先天的地理優勢,為什麼要臣服於印度呢?在2015年9月份,尼印就出現關係裂痕,當時尼泊爾新憲法出台後,印度在憲法草案表決前數次派特使赴尼活動,又指責新憲法未能取得最大範圍的共識,從而引起尼泊爾的強烈不滿。在2016年5月份,尼泊爾總統班達里取消了訪印計劃,而且召回了駐印大使迪普·庫馬爾·烏帕德亞雅,指責印度的行為有悖尼泊爾利益。

尼泊爾在處理與印度的關係的同時,也在積極與中國建立友好邦交貿易關係。在2016年前9月,尼泊爾與中國的進出口總額為9.37億美元,同比增長35.4%。從貿易增長數據上看,還是蠻理想的,但從貿易總額上看,就不太符合尼泊爾的目標,如果按照目前這貿易數據,尼泊爾很難擺脫印度的依賴,要知道在2014年尼印貿易額就達到了56億美元。

話說回來,中國接連幾次中標尼泊爾鈔票訂單,除了中國的「印鈔」技術滿足它的要求外,它更多的是想和中國在更為深入的合作,不僅僅是貿易上,包括資本投資上,中國的一帶一路正好能給尼泊爾帶來投資機遇。目前印度和尼泊爾出現不和,中國完全可以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為要求,與尼泊爾貿易往來。既然尼泊爾這麼深信中國的龐大市場,就沒有理由不答應人民幣貿易結算。

不過中尼貿易額這麼低,而尼泊爾又是小國,還不足以讓中國參透人民幣的使用。但以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最近的動作,「印鈔」國際化布局已經勢在必行。比如在2016年5月份,中國造幣公司積極參加第29屆在泰國曼谷舉行的世界造幣廠長會議,11月份又參加在埃及舉行的非洲貨幣論壇。

目前和尼泊爾有訂單,在未來的時間裡,非洲小國以及南亞、東南亞部分國家都有可能將「印鈔」的任務交給中國。這時候,中國將成為大部分中低水平國家的「印鈔機」,成為世界的「印鈔工廠」。那麼中國就有理由貨幣參透了,將人民幣廣泛融入這些國家,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476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