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晚,「薩德」系統部分裝備運抵韓國。新華社發
「薩德」入韓進程加快,中國民意洶湧,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在華韓國企業。然而,韓國政府與多家媒體卻把矛頭對準中國政府,不僅言辭間進行攻擊,還聲稱要採取行動反制中國。而事實上,韓國最應該做的是反思。
韓國急了
韓國似乎急了。
據英國路透社近日報道,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周亨煥表示,韓國會依據國際法律,對任何違反中韓自貿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的不公平行為採取行動。報道援引周亨煥的話說,韓國政府部門將開始每日檢查涉及出口中國的相關貿易,對於雙方任何貿易上的變化儘快採取行動,以「反制不公平行為」。
「韓國誓言採取法律措施應對中國報復」,韓聯社發表了以此為題的報道。此外,韓聯社還報道稱,韓國外交部長官尹炳世暗示,首爾可能採取行動,將「中方措施」提交國際法院裁決。
一部分韓國媒體也在挑動是非。韓國《國民日報》5日發表題為《制裁「薩德」的中國沒有資格稱作大國》的社論。韓聯社5日的報道則列舉中國在韓市場消費占有率較高的產品,如電視機、洗衣機、啤酒、泡菜、魷魚等,並發出疑問:「我們還要繼續購買這些中國貨嗎?」韓國《中央日報》6日發表社論稱,「現在的中國已經成為半島、東亞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危險分子。」《首爾新聞》發表題為《中方心胸狹隘的薩德報復,我們足夠扛得住》的社評。「要知道,韓國可是先後經歷過1998年國際貨幣危機以及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的。」該社評稱。
路透社報道指出,韓國官員的表態可能與中國國家旅遊局3月3日發布的一份「赴韓國旅遊提示」有關:國家旅遊局提醒中國公民,清醒認識出境旅行風險,慎重選擇旅遊目的地。
儘管這份「赴韓國旅遊提示」主要針對「中國公民近來入境韓國濟州島受阻事件急劇增多」而言,儘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回應沒有聽說過「限韓令」這個說法,然而面對中國國內日益高漲的「反對『薩德』」呼聲,韓國方面始終對所謂「限韓令」憂心忡忡。
此外,據韓聯社報道,已經有幾十家樂天瑪特在華門店暫停營業,原因是消防檢查不合格、涉嫌欺詐行為等。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零售業界人士擔憂「未來被勒令停業的店面可能進一步增加」。作為韓國第五大企業的樂天,中國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場。自1994年進軍中國市場以來,樂天在華市場已覆蓋零售、旅遊、石化等多個領域。報道稱,樂天集團在銷售上嚴重依賴中國,去年其免稅業務70%以上的收入來自中國遊客。它還在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開設了約120家商店,員工總數超過2萬人。
雪上加霜
韓國的確有理由急。
韓國經濟持續低迷。2015年韓國GDP僅增長2.6%,創下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2016年GDP增長率預計也僅為2.7%左右;自2015年以來,韓國出口曾連續19個月出現下滑;2016年,韓國失業人數首次突破100萬,創下政府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
雪上加霜的是,2016年以來,從震驚世界的韓進海運破產事件,到3大船企集體財務危機,再到三星Note7電池門事件,韓國引以為傲的多個支柱產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行業性危機。
如今,在「閨蜜門」引發的韓國政局動盪中,韓國經濟面臨又一次重大挑戰。3月6日下午,韓國總統親信干政案獨立檢察組在首爾召開發布會,公布了朴槿惠與崔順實合謀向三星集團索賄43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6億元)等調查結果。之前的2月17日,韓國三星電子副會長、三星集團實際掌權人李在鎔被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以涉嫌行賄、挪用公款等多項罪名批准逮捕。韓國最大企業三星掌門人被捕是公司創立79年來第一次。李在鎔被捕在韓國社會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卻因為「薩德」在中國激起民憤。正如分析指出的,中國民眾正在用腳作出自己的選擇。
韓國媒體預計,今年赴韓旅遊的中國遊客有可能減少一半以上,甚至六七成。韓媒預測,以赴韓中國遊客數量減半估算,韓國免稅店的銷售額一年可能會減少超過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0億元),是去年韓國免稅店總銷售額的1/3,最近兩三年新生的免稅店可能遭遇倒閉危機。
其實,韓國不可能想不到部署「薩德」的後果。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國、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最大外國遊客來源國。
來自中國商務部的數字顯示,2016年中國是韓國的第一大出口貿易夥伴,其對華出口額約占出口總額的1/4。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3月6日報道,韓國旅遊發展局稱,去年來韓的外國遊客共計約1724.2萬人次,中國遊客占到46.8%。報道稱,去年到訪濟州島的外國遊客共計約360.3萬人次,其中中國遊客為306.1萬人次,占85%。
韓國豈能不急?
應該反思
據韓聯社報道,「薩德」系統部分裝備6日運抵韓國。此外,3月1日,韓美史上規模最大的系列聯合軍演如期揭幕。軍演將持續到4月30日。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B-52戰略轟炸機、核動力潛艇等先進裝備武器悉數上陣,攪得東亞不得安寧的「薩德」反導系統也將首次出現在模擬軍演之中。正如韓聯社評論說,從韓美軍演第一天起,朝鮮半島便進入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
究竟是誰在攪亂東北亞?答案顯而易見。正如媒體評論指出的,韓國一方面破壞鄰國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還指望同鄰國正常做生意,這樣的如意算盤怎麼可能打出名堂?在整個國際關係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韓民族新聞》5日發表社論稱,之所以鬧成這樣就是因為韓政府的無能和不負責任。事態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還有的保守媒體毫無責任地宣稱「即使倒閉幾個企業,為了國家安保,也是無奈之舉」。
指責中國發布所謂「限韓令」,揚言採取反制措施。韓國的力氣實在用錯了方向。中國歡迎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依法保障有關企業在華合法權益,這是一貫的政策立場。然而,外國企業在華經營成功與否,最終卻要由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消費者來決定。失了中國人的民心,還想賺中國民眾的錢,韓國的這種心態令人無語。
韓國正是多事之秋。朴槿惠彈劾案宣判臨近,「挺朴」、「倒朴」民眾示威遊行還在繼續;李在鎔被捕引發韓國經濟界震盪,讓本就低迷的經濟雪上加霜;部署「薩德」讓韓國面臨嚴重挑戰;韓美軍演讓半島局勢劍拔弩張……
韓國該如何走出困境?
美國《紐約時報》近日發表文章指出,李在鎔被捕說明韓國應該反思以往的企業經營方式。文章指出,長期以來,三星集團始終與政治密不可分。企業、政治和自上而下的分級管理交織在一起,是韓國企業的特色運作方式。這種「企業與政府合作」的模式,讓富有的商業領袖及其家族將小型競爭對手和國外企業趕出市場,從而形成今天的「韓國財閥」。據估計,韓國是大財閥的年營收相當於韓國經濟輸出總量的80%,從而統治了韓國的經濟命脈。文章還指出,李在鎔被捕或將讓韓國民眾意識到,無論三星集團還是整個韓國,要想參與全球競爭,必須要重新考慮以往的經營方式。
危機之中,反思自身。這是最起碼的邏輯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4501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