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很多文字都已失傳,甚至是消失了,為什麼中國漢字能傳承?

文明的創造離不開文字,文明的傳承更離不開文字。口口相傳的故事終究會在某一個時間消逝,自然那些曾經的輝煌過去也會一同隨風而去,真正能夠讓一個文化永遠定格的便是文字。文字的發明和使用是一個民族最大的盛事,永遠沒有之一。有了文字才會有更強大的文明,有了文字才能保證文明的繼續傳承。

衡量一個文明是否先進的首要因素就是觀察他們是否具有成熟的文字。中國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面保證了文明的傳承,也正是因為漢字的發明,我們才有了無數數不清的燦爛文化。有了文字,我們依舊可以在想像之中重建那些過去的歷史,過去的不止過去了,他們還會永遠的保存在每一個人的腦海之中,不至於讓歷史落灰,也不至於讓英雄蒙塵。歷史上創造出文字的民族不止中國一個,但是歷經滄桑而不曾衰敗的恐怕只有中國的漢字了。

從倉頡造字的傳說開始,中國就已經告別了結繩記事的年代。有了文字之後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團結。每個地方雖然都有著不同的方言,有的聽起來甚至就像是外語一般難懂,但是只要我們拿出筆,寫在紙面上,大家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我們所講的究竟是什麼。可以說,文字的創造為我們這個國家提供了統一的基礎。

如果沒有文字,那就永遠沒有辦法做到令行禁止,更不要談統一法度這樣高難度的事情了。秦朝統一之後書同文更是直接讓我們使用漢字時的便利性大大增加,文化從此可以傳遞,也可以由此而創造出更多的奇蹟。當然現在的中國人使用的是經過簡化的方塊字,使用起來更加的便利,也更加容易學習。漢字的文化圈在整個東亞都有著蓬勃的生命力,很多的東亞小國其文字都是從漢字而來。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與現在大行其道的英文不同。當然歷史上的象形文字自然也不止漢字一種。蘇美爾人的楔形文字同樣也是象形的,但是能夠識得這種文字的人已經很少了,到了現在已經寥寥無幾。但是這種文字的歷史同樣非常悠久,從公元前1000年開始,這種文字就已經影響兩河流域。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了巴比倫,他們同時也吸收了其楔形文字。然而因為波斯人的生活模式主要是商業,所以對於楔形文字這種不太方便書寫的文字,他們後來使用了希臘文字。於是,字母時代開始在西方傳播,直到今天仍然是其主流。楔形文字從出現到逐漸消失整整有三千年的時間,可這種文字竟然最終落到沒無人使用的地步,到了今天更是沒有什麼人能夠解讀,實在是令人唏噓。

埃及同樣也有一種楔形文字,與中國相同,埃及的文明同樣也是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文明之一。但是與中國不同,埃及的文字始終掌握在貴族階層的手中,法老們將這種文字視為聖書,使用的範圍也非常的狹窄。所以埃及文字一般都是在石碑上面雕刻出來的,但是從始至終,這種文字都沒有推廣到平民階層,平民們想要學習這種文字也必須先要變成僧侶。對於這樣嚴苛的學習條件來說,實在是不利於文字的傳播。

所以,當埃及覆滅以後,埃及的文字也就變得落寞了。其實相對來說,埃及的文字也並不是始終都一成不變的,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還是有變化的。曾經的僧侶體也有了更加易於書寫和記錄的草書體。但是這種書寫的的方式簡化了太多,慢慢的人們對於原來的聖書體倒不認識了。文字的傳承有了斷層,自然也就必然面臨墮落。

最後一種文字便是瑪雅文字了。這種美洲大陸上獨特的文明曾經一度非常發達,但不知道因為什麼緣故便消失了。他們的文字融合了象形以及聲音的特點,但是其中圖畫的特性還是保留了不少,因此解讀起來倒還能找到一些眉目。然而,畢竟瑪雅文字已經覆滅了,所以同樣也沒有能夠傳播下去。

那麼,中國的漢字為什麼能傳承幾千年而不衰呢?我想這裡應該有這麼兩個原因。

首先,中國幾千年一來一直有著國與民族的延續性,其他的三個文明古國現在幾乎都不存在了,現在的埃及人和古埃及人完全是不同的民族,國家和民族都消亡了,文字怎麼可能會繼續完整的延續下去?

再者就是,中國的文字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以後,早已經形成了結構嚴謹表述精密的風格。這是其它文明古國的文字所不具備的,當然,也有其他的國家民族借鑑了他們的文字特點後繼續發展,形成了現在的文字,但是,還是始終無法跟中國「漢字」相提並論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442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