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個國家就是韓國。
可能有些朋友知道,韓國身份證上姓名一欄後面有個括號標註著漢字姓名。
說起這,就得說說漢字在朝鮮的發展歷史。起初,和日本一樣,朝鮮只是一個有本民族語言但是沒有文字的國家,後來漢字傳入,由於長期和中國文化的接觸,漢字長期作為朝鮮的唯一官方文字。
韓國大漢門
1443年,李氏朝鮮世宗國王李祹創建朝鮮文《訓民正音》,但是在韓國的統治階層兩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漢字。訓民正音的字母系統一直到20世紀才開始大量使用。
之後,韓國與朝鮮都開啟了去漢字化的過程。
特別是1945年韓國脫離日本殖民後,開始逐步排斥漢字。在1948年更是通過了《韓文專用法》,規定政府公文書一律使用韓文書寫。
但是,韓文只是表音文字,很多時候表意不清,所以「總統令」又經過多次補充,必要時可以加上括弧標註漢字,並允許大企業的內部文件和民營報紙使用漢字,不過一般是漢韓並用。
韓國《每日經濟新聞》
所以自此之後,韓國年輕人逐漸不懂漢字,特別是七八十年代對漢字的嚴格禁止使用導致那一代人幾乎不認識漢字。(注意,韓國歷史上很多典籍,基本都是漢字所著,所以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斷代的感覺。)
韓國高層自然也認識到了一些問題,直到1997年金大中總統上台,才稍稍糾正,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在初、小學的漢字教育。2005年韓國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務文件和交通標誌等領域,可使用已經消失多年的漢字和漢字標記。
現在,很多韓國人要求恢復使用漢字,而且在韓國街頭,漢字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頻繁。很多大學的校名都是漢字所寫,生活中很多韓國人的名片也會標註漢字。
再來簡單的說一說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有漢字。
韓國身份證
韓文是表音文字,而漢字是表意文字。
所謂表音文字,說白了就是拼音,類似於咱們的漢語拼音。我們的漢字是表意,每個字都有它的意思。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拼音zhang,我們對應的漢字有很多,可以是張,也可以是章,這兩個zhang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只用拼音呢,你就不知道說的是哪個zhang,所以就造成了麻煩。
對於韓文也是這樣,一個姓對於他們只有發音的相同,並不知意思的不同、字的不同,所以需要用漢字來標註。我們看韓劇的時候可能也會發現了,有時候同一個名字會有不同的翻譯,這就是表音字的缺點,不得不用漢字來注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