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飛彈是國之重器。但你可能不會知道,這種毀滅性武器的研發和測試過程中,也是危險重重,很多科研人員,甚至是將軍、元帥,都為洲際飛彈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SS7飛彈
這次為大家提到的一個元帥,親自到飛彈發射場指揮洲際飛彈測試的準備工作,最終的結局卻是屍骨無存。而一些人卻又因為機緣巧合的事情,躲過了這場滅頂之災。所謂的「命運」,也就是這樣吧。
在冷戰初期,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除了競相研發當量更大的毀滅性核彈,還在飛彈火箭武器上搞起了軍備競賽。到50年代末,競爭的焦點是:誰能拿出射程上萬公里的超遠程洲際飛彈!只要率先掌握這樣的利劍,就能把敵對陣營的全部國土納入自己的核打擊範疇,大大增加自己在冷戰中的籌碼。
蘇聯設計師米哈伊爾.楊格利就領軍了蘇軍洲際飛彈的設計研發工作,上級給他和剛剛成立的戰略火箭軍的任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先於美國拿出洲際飛彈,保衛蘇維埃祖國不受西方的核訛詐!
楊格利
楊格利和科羅廖夫一樣,曾在30年代的大清洗中被波及,50年代才徹底恢復名譽。他和很多科研人員都知道這個項目背後對他們命運的決定意義。
楊格利設計局最終拿出的是體積巨大的、被西方稱為SS7的洲際飛彈。其最大射程達到11000公里,可以攜帶上百萬噸當量級的核彈頭。只要試射成功,蘇聯就將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擁有洲際飛彈的國家。
1960年10月,第一枚SS7飛彈被運到了發射場進行組裝。因為當時的技術限制,飛彈只能在發射架上臨時加註燃料。蘇聯戰略火箭軍的首任司令員:涅傑林炮兵元帥親自到發射現場指揮和觀看。值得注意的是,涅傑林並不是那種僅僅到現場「圍觀」一番的官僚,而是一位真實的領導者。他在衛國戰爭期間就曾是集團軍、方面軍級大軍的炮兵主官,歷經戰火的磨鍊,對大炮、火箭武器也很熟悉。楊格利設計局和飛彈工廠方面的技術人員更是全軍出動,圍繞著超級飛彈忙前忙後。
10月23日傍晚,火箭進入發射準備的最後階段,120噸的高烈性、高毒性的燃料也已經加註完成——飛彈在加註完畢燃料後的總重量達到了140噸!(飛彈其實是個薄皮大餡的玩意,最大重量的就是其燃料)但最後檢查中卻發現燃料罐和發動機的部分部件出現了問題。
如果放棄這次發射,拆掉飛彈重來,很可能在1960年年內都無法進行第二次發射了。國家最高層在收到報告後決定,在沒有排出燃料的情況下搶修故障,第二天繼續發射。涅傑林知道事情的危險性,但在當時的體制下,他不可能提出反對意見。不過,他沒有躲避,而是一直在飛彈附近,和技術人員們在一起。
10月24日的爆炸現場。這已經是在發射場的外圍了。核心區域的高溫沒有讓任何影像資料留下
悲劇在24日發射前的半個小時發生了。飛彈二級發動機竟然莫名其妙地提前點火了,隨即整枚飛彈的燃料被發動機的烈焰點炸!120噸烈性的火箭燃料在瞬間爆燃開來,前一秒鐘還熱火朝天的發射場瞬間變成了烈焰地獄。沒有人能從如此可怕的烈火中倖存,涅傑林元帥在爆炸的一開始就被吞沒了。事後,人們在打掃現場時,甚至連元帥的遺體都沒有找到......如此的高溫中,連鋼鐵都變成了扭曲的殘渣,更何況是人......
楊格利卻活了下來:作為一個老菸鬼,他看著維修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也沒他啥事情了,就跑到附近的一個地下掩體里抽菸。這時,發射場轟然炸響......事後,楊格利已經瀕臨崩潰:他設計的飛彈在發射前讓100多名寶貴的技術員、將軍甚至是元帥化為了灰燼,他的前途完蛋了......但事情的結局卻是,經過事故調查後,赫魯雪夫親自打電話給楊格利,說事故責任不在他,讓他繼續為祖國設計飛彈。
第二年,經過完善改進的SS7終於成功發射。蘇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洲際飛彈的國家。
令人心寒的,涅傑林元帥是親臨現場才英勇犧牲的。但為了對外界掩蓋事故真相,蘇聯宣稱涅傑林是死於空難。直到蘇聯解體後的1995年——涅傑林元帥犧牲35年後,事件的真相才公之於眾。作為蘇聯戰略火箭軍的第一位司令,涅傑林元帥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為祖國服務的軍人誓言。
犧牲的涅傑林元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4330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