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聲音為何越來越強硬!背後原因令人感慨!

作者:孫進凱;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在台灣部署薩德之日,就是我們解放台灣之時!」這是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王洪光中將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中全會後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做出的回答。當然我們不能過多的去解讀將軍的話,在紀律允許的範圍內,表達自己認為正確的個人意願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堅決抵制分裂行為的決心,並不是只停留在口頭上立誓言那麼簡單。

近幾年,隨著我國軍事實力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說話有了底氣。特別是近兩年的中國外交讓我們,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強硬聲音:

2015年11月24日,有記者問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將於今天開始舉行有關實體問題的庭審。中方是否會接受仲裁結果?」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答道:「菲律賓方面違反與中國達成的雙邊協議以及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所作承諾,單方面提起仲裁,妄圖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我們對有關仲裁案的態度非常清楚:不接受、不參與。」

2015年12月8日,針對記者問到:「據報道,美國國防部昨日稱,將於本周在新加坡部署海上巡邏機,可能會在南海進行巡航。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對此作出「當前,南海地區局勢總體保持和平穩定……,美國加強軍事部署,推動地區軍事化,是否符合地區國家願望?大家要深思……希望有關國家多做一些真正有利於加強地區間國家間互信、有利於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的事情。」

2016年1月4日,有記者提問:「越南已經就中國在永暑礁新建機場進行校驗試飛表示反對,中方是否有計劃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中國是否正警告其他國家軍用或民用飛機和船隻不要駛近這些島礁?」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對永暑礁新建機場進行校驗試飛活動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情。」

上述,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外交開始有了大國力度,從2015年到2016年中國外交有了更多的話語主動權,相較幾年前的辭令多了幾分硬氣。為什麼我們的外交會有如此變化,一定程度來自我們國家變得強大,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我們在承擔世界責任的時候也要自己的權利進行合法的維護,同時我們國力的提升軍事力量的壯大,也給我們的臂膀上增了不少肌肉,那麼近兩年我們國家在軍事力量上又有那些成就呢?

2015年中,為了適應信息化戰爭的發展,中國軍隊重新調整劃設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取得了最具戰略深層意義的舉動;9.3大閱兵展示了兩種反航母彈道飛彈表明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掌握反航母彈道飛彈的國家;在南海進行大規模「土木工程」,填海造路、海警巡航、軍隊入駐;中國第二代戰略核潛艇094正式戰備值班,至少一艘094戰略核潛艇已經開始進行戰略巡航,而在海南三亞,中國有了完備的海基核反擊力量;殲10B換裝太行發動機,換裝國產太行發動機的殲10B的出現,意味著國產高性能發動機的可靠性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殲—16電子戰機的服役,意味著我國空軍已經不滿足於國土防空,戰略攻勢開始表現。

2016年中,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 格局初步形成,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全面展開;我國首款自主研製的大型運輸機運—20正式列裝空軍;第11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殲-20首次公開亮相;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海軍三大艦隊在東海舉行實兵實彈對抗演習;遼寧號出島鏈訓練;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起航參加「環太平洋—2016」演習。

軍事力量的逐漸增強,說明了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的明顯提升,一個大國只有能與之相配的軍事力量,才能保證國家正常的發展。今天,我們不斷強化自身實力就是為了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為了全世界的和平發展,履行我們的應有的職責和使命。一個國家的實力決定了起其聲音的大小,今天能有王洪光這樣強硬的發聲,是我們國家強大了,能擲地有聲的講話了,我們不再是那個曾經的東亞病夫了,東方的雄獅已經醒來,我們將向著美好的明天進發。

今天站在改革強軍的時代之峰,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個中國軍人都應該為我們中國力量而奮發向上,凝聚共心,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去迎接中國時代。面對領土問題,我們的答案也將永遠不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裂我國土者,來者必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425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