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是世界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就時間來看,美國的GPS系統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是最早的,歐洲曾希望中國和歐洲就伽利略系統進行合作,但最終並未成功,隨後中國自己開始組建北斗網絡。到現在,GPS作為最完善的衛星定位網絡獨占鰲頭,而格洛納斯和北斗也已經初成規模,伽利略系統則最終沒有完成組網。
北斗的組網完成後,對普通人來說,最主要的是在國產手機中,紛紛內置了北斗導航系統、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和美國GPS導航系統三個晶片,而以前只有GPS一個導航晶片,在集成更多導航晶片後,手機的定位將更加準確。除此之外,不少出海捕魚的漁民也享受到了北斗系統帶來的獨家便利——北斗衛星系統不但可以觀測船隻具體位置,還可以通過北斗衛星發送「衛星簡訊」,而這些花費是非常平價的,這讓以前出海用不起的衛星電話成了不少漁船必備的保命系統。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表示,就目前來說,GPS作為世界上唯一具備全球覆蓋能力的衛星導航系統,由於研發時間早,現在正在進行衛星替換工作,從而也影響到了其穩定性,而北斗衛星的覆蓋範圍僅次於GPS,由於發展晚,整個系統設備都比較新,具備穩定在軌運行服務能力,可以說,中國巨資打造的這個「超級工程」已到了收穫期。
北斗系統作為一個準軍事實戰系統,其實早已以終端模式,裝載在大量武器上了。比如國產飛彈、制導炸彈、無人機等,都會裝備北斗導航系統。就目前來看,北斗系統被集成到中國武器上後,在中東等國家的實戰效果都非常不錯。從一些無人機打擊視頻來看,無人機不但可以精確鎖定目標,飛彈甚至可以擊中快速移動的目標。
在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上,中國展出的FT-12滑翔制導炸彈,就展示了在北斗導航引導下的強大性能。滑翔制導炸彈由機載投放,採用慣性/衛星/導引頭復合制導體制。根據其戰術技術特點,全彈道可以分成 3個階段: 穩定下滑段、中段滑翔段、末段攻擊段。炸彈由飛機高空投放後,制導系統首先進行姿態穩定控制,使得炸彈穩定下滑; 待姿態穩定後,彈載計算機控制翼展機構展開滑翔彈翼組件,按照升阻比最大原則進行滑翔控制飛行,以獲得最大的滑翔距離; 當炸彈飛抵目標區域上空並滿足末制導交接班條件時,系統進入末段攻擊段,彈載計算機通過導引系統實時建立彈目相對運動關係,形成控制指令,操縱舵面偏轉,使炸彈導向目標。而這一套動作需要在北斗系統的引導下完成,讓其圓機率誤差控制在20米以內。
隨著中國無人機在沙特等中東國家大受歡迎,逐漸將美國趕出越來越多的傳統市場,中國已經有實力進一步擴展中國武器在當地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配套系統就是北斗系統,當中國的北斗系統進入這些國家的武器系統後,一方面可以提升北斗系統的使用量,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武器的普遍裝備,可以加深這些國家對北斗系統的依賴。顯然,未來中國的北斗系統很可能會隨著無人機、戰機、飛彈等武器的擴大外銷而全面開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4212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