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輻射量驚人 連機器人也陣亡了

【觀察者網 綜合】福島核泄漏事故將滿六周年,核災影響超乎想像,東京電力公司(Tepco)投放機器人進入高輻射地區收集資料,但連機器人也不敵輻射導致故障。

據英國《獨立報》3月5日報道,2011年福島因海嘯衍生核災,造成1.8萬人死亡,超過100萬棟建築被毀,是繼俄羅斯車諾比後最嚴重的核災區,10萬人被迫離開福島,其輻射問題令人難以置信。

事件其間大約有600噸有毒燃料泄露,東京電力公司展開清理工作前,必須先查明外泄熔融物的位置和規模。由於現場輻射量遠高於人體可以承受的水準,工程人員利用量身訂做,配備攝影鏡頭的「蠍形」(「scorpion」)機器人,以調查反應爐損壞情況。但機器人竟也不敵輻射最終導致故障。

「蠍形」(「scorpion」)機器人行進在福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內

東電使用的機器人由東芝(Toshiba)研發,據稱機器人進入災區後,已當機多達5次,該機器人原本預計能抵抗73希沃特(輻射劑量的一種單位,記作Sv)輻射,但反應爐輻射量高達530希沃特,此計劃近日將宣布失敗。

據報道,1希沃特的劑量足以造成輻射不適和噁心症狀。暴露於5希沃特下,會造成半數暴露者於1個月內死亡。10希沃特劑量則會讓人於數周內喪命。

獨立報截圖

東京電力公司今年稍早的調查任務多次失敗。2月初,「蠍形」機器人出任務才2小時,就因為承受輻射量達極限而停擺。

日本貿易部門去年12月估計,福島核災的總成本約20兆日元(1日元約為0.0606人民幣元),日本政府聲稱東電必須負責核災成本。但鑒於其規模之大,短期內,這筆費用恐怕還是得由日本納稅人買單。

圖片來自獨立報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上月16日,東電公司曾向2號機組投放一個自走式「蠍形」機器人,但該機器人沒能如期抵達壓力容器下方,「折」在半路上。當時,這個裝有相機和輻射測量儀的機器人被障礙物卡得動彈不得。遠程操控機器人的工作人員認為,熔化的燃料棒和因地震損毀的設備部件阻礙了機器人前進。

這不是東電公司第一個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調查中「折兵」的機器人。此前東電公司曾在1號機組內「拋棄」一個未能收回的機器人。

多項調查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損壞情況可能比預期得更糟糕,去污過程預計持續數十年。例如在上月調查中,「蠍形」機器人在2小時內承受的輻射量便達到上限,隨後陷入癱瘓,而調查人員原本以為它能挺到10小時。

在2011年日本東部地震和海嘯中,福島第一核電站遭遇核事故,3個機組均受損。眼下,東電公司急需知道熔化燃料棒的具體方位,以及3個機組的各自受損狀況。鑒於該核電站內的輻射值超標,調查取證工作必須依賴機器人。

除打算近期再派機器人查探2號機組外,東電公司還打算今後數周內向1號機組投放一個小型防水機器人。有關專家仍在研究如何對3號機組受損情況進行調查。

東電公司稱,2月16日測得的安全殼內部通向壓力容器的通道上的輻射值約為每小時210希沃特,低於同月9日公布的、每小時650希沃特的2號機組內部最大輻射值。

儘管所派機器人接連「損兵折將」,但東電公司表示,仍有信心在今年夏季敲定去污方案,2021年啟動去污工作。

除了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調查上連連受挫,東電公司還因未及時報告新澙縣柏崎核電站的重要設施耐震性不足問題,受到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嚴厲指責。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委員長田中俊一斥責東電公司「病得很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409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