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對漢人稱大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並統治中國全境的半封建半奴隸制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疆域廣闊的王朝,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國地區的征服王朝。
元朝擁有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騎兵,曾橫掃歐洲。那麼朱無璋憑什麼擊敗這支無敵的隊伍從而使元朝滅亡的?史書上總結了一些原因,我們看一下:
1、皇帝的昏聵
2、賦稅沉重,百姓們活不下去了
3、軍事上的廢弛
4、全國各地爭相起義
5、有為大臣遭排擠
從這裡看,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其實並非如此。在同時代的起義軍里,朱元璋消滅的元朝軍隊是最少的。元朝雖然被明朝取代,但它並非亡於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雙方同時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結果。
公元1351皇帝的昏聵,賦稅沉重使農民起義爆發,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劉福通的紅巾軍,巔峰時期的紅巾軍數量達百萬之眾。其次是徐壽輝稱帝於武昌,擁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張士誠稱王於蘇州,擁有江蘇、浙江等地。此時的天下基本被瓜分完了,而留給朱元璋的只有南方,朱元璋用四年時間,一直打到浙江的金華、衢州。
可即便是這樣這時的朱元璋勢力也是最小的,而此時的百萬紅巾軍已兵分四路開始進軍元朝勝利遙遙在望了,幾乎掀翻元朝,可惜元朝出了個布衣奇人察罕帖木兒。
1352年,「察罕帖木兒乃奮義起兵,沈丘之子弟從者數百人。與信陽之羅山人李思齊合兵,同設奇計襲破羅山。事聞,朝廷授察罕帖木兒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於是所在義士俱將兵來會,得萬人,自成一軍,屯沈丘,數與賊戰,輒克捷。」這是察罕帖木兒首次在歷史上顯名,而且出手不凡,屢戰皆勝。以自己的軍功獲得官職。可以說起義軍成就了察罕帖木兒,幾年時間,百萬起義軍幾乎被他全殲,最後連劉福通都死了,劉福通死後,朱元璋將直接面臨察罕帖木爾的元軍,此時的朱玩璋主動派出使者和察罕帖木兒通好。不久,察罕帖木兒回書說:已經報告朝廷了,準備弄一個省長給你噹噹。可見朱玩璋當時都有了降元的念頭。然而有兩件意外的事,幫助了朱元璋,使得他最終能夠當上皇帝,建立明朝。
第二件,1356-1358年間,元朝急調博羅帖木爾往上都方向,而將河南方向交給了察罕帖木爾。此時河南方向的將軍博羅帖木爾對察罕帖木爾這樣布衣出身的人看不上眼,又嫉妒察罕帖木爾數年間升到了和自己相當的地位,遂提兵向察罕帖木爾的軍隊進攻。察罕帖木爾也不甘示弱,於是雙方軍隊在山西、河北不斷發生摩擦。從此元朝內戰不止。第二件,罕帖木爾來視察的時候被田豐和王士誠設下陷阱,察罕帖木爾和隨從一起被殺死,時為1362年六月。朱元璋聽到察罕帖木爾的死信,不由得跳起來大喊:「天下無人矣!」
察罕帖木爾一死,朱元璋渾身輕鬆,再沒有後顧之憂,於是傾全力和南方各支漢人武裝大打出手。1363年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取得決定性勝利並取得江西全部。1364年攻下武昌,取得湖北。1365年平定湖南、廣東。1367年又完全打敗張士誠、方國珍。於是南方基本統一在朱元璋旗下。
再回顧北方此時是內亂不止,察罕帖木爾死後的五年間,北方元朝蒙古人的各支軍隊也開始互相攻打,但卻沒有一支軍隊能取得絕對優勢,結果使得元朝陷於一片混亂,日趨衰弱。最主要的是庫庫帖木爾(此庫庫帖木爾即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趙敏的哥哥,漢名王保保)即是察罕帖木兒的繼承人與博羅帖木兒互斗,完全不理會朝中皇帝的指令,博羅帖木兒死後,張良弼與庫庫帖木爾互斗。
1367年,基本上統一了南方的朱元璋,再回過頭來看北方,發現形勢倒了個個:原來四分五裂的南方,現在統一了;而原來統一的北方,現在雖然名義上仍然統一,實際上卻是四分五裂了,而且蒙古人的同室操戈正方興未艾,絲毫沒有終止的跡象。而身為最高統治者的元順帝,眼見臣下都只顧一己私利,不聽招呼,也懊惱起來,不高興再管國事。
1368年八月,明軍進逼北京,元順帝帶領三宮后妃、皇太子等棄城而走,全部逃往蒙古大草原。其餘庫庫帖木爾、李思齊等手握重兵勇於內戰的軍閥,在明軍逼來時,竟也一槍不放,全部逃跑。蒙古騎兵也就分成了這三股勢力。
僅僅十個月的時間,對於王朝的交替來說,這時間似乎太過短暫。元人終於嘗到了同室操戈的惡果。曾經立於世界之巔的輝煌帝國被他的擁有者親手葬送了。
這樣,朱元璋僅僅用了十個月時間,以極小的代價,就輕輕鬆鬆地撿來了整個北方,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大明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397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