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暗黑科技」又獲得重大進展,超大容量光傳輸系統實驗獲得突破
據中國媒體報道,烽火科技近日在國內首次實現560Tb/s超大容量波分復用及空分復用的光傳輸系統實驗,傳輸容量是日常用標準單模光纖傳輸系統最大容量的五倍,可以實現一根光纖上67.5億對人(135億人)同時通話,標誌著中國在「超大容量、超長距離、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統研究領域邁向了新的台階。
軍事專家谷火平介紹,假如將光纖信息傳輸類比於高速公路,普通光纖如果是「單一車道」的話,那麼單模七芯光纖就相當於「並行七車道」,能夠提供7倍於普通光纖的傳輸能力。通過工藝及技術上的突破,烽火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單模七芯光纖解決了多芯光纖間串擾難題,隔離度達到-70dB,把「車道」與「車道」之間的干擾和影響降到了最低。
除了超大容量光傳輸系統實驗獲得突破外,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也獲得重大突破。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其安全性和高效性都遠在傳統通信技術之上。如果將量子通信應用到軍事領域,那麼絕對不會發生「泄密」的問題,這是因為量子加密的密鑰是隨機的,即使被竊取者截獲,也無法得到正確的密鑰,因此無法破解信息,所以說量子通訊技術被認為是人類科技發展史上又一個革命性技術。同時,量子通信既沒有電磁輻射, 也沒有強光輻射, 敵方難以截獲和破壞我方密碼。2016年,中國還發射了人類首顆量子通訊試驗衛星,這意味著中國將先於歐美擁有量子通信覆蓋全球的能力。其背後的軍事和戰略意義有多重大,大家可想而知。
目前中國與京滬高鐵並列的另一條「高鐵」——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幹網已於2016年下半年建成,這是一個高可信、可擴展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建成後將廣泛用於金融、政務等領域信息的安全傳輸。除了在量子通信科研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潘建偉領導的科研團隊還在量子計算與模擬、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展開攻關。量子計算利用量子態的疊加性質可以實現計算能力的飛躍,比如求解一個億億億變量的方程組利用億億次的「天河」二號需要100年,利用萬億次的量子計算機則只需0.01秒。這將為解決密碼分析、氣象預報、藥物設計等大規模計算難題提供全新的方案。
隨著中國基礎科學技術的全面進步,我們在一些重要領域已經擁有了不遜於美國和俄羅斯的驕人成績。所以對於未來,我們充滿了期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381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