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軍事第318期】2015年底,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宇軍同志表示,中國有關部門已經啟動了第二艘航空母艦研製工作,關於航母的排水量、動力裝置、艦載機型號、起飛方式、其他各型裝備都是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後的完全自主決策。從宇軍同志的新聞發布會發言中可以讀出正面這一重要信息,那就是中國未來的第二艘航母的5萬噸級排水量和規動力裝置選擇,完全沒有受到外界雜音干擾,而是立足國防建設的現有條件,走的是中國特色航母建設之路。搭載國產殲-15飛機和其它型號艦載機,固定翼飛機採用滑躍起飛方式;艦上將配有滿足任務需要的各型設備。
中國國產航母仍將採用滑躍起飛
古代中國以及世界各國軍隊作戰,更多靠的是冷兵器的拼殺和將帥的軍事謀略運用,當代海戰則是非常強調武器裝備的技術戰術指標。雖然航母的噸位已經退出了首要技術指標行列,但是中國民間認為國產航母應當超越美國海軍「尼米茲」級甚至是「福特」級的10萬噸級,這種與中國國防部觀點不一致的聲音存在了多年,多少對上層決策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是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門還是本著科學謹慎的態度,不人云亦云,力排眾議採用了5萬噸級的建造方案,不能不說這是習主席治國理念在國防建設領域的又一次深刻體現,是順應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發展大勢的客觀抉擇。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曾在電視節目中談到中國國產航母,說會在遼寧艦基礎上上一個大台階,要將遼寧艦試驗成功的武器全部放在國產航母上,而且還會出現遼寧艦上沒有的艦載武器,如今看來,張教授真實高瞻遠矚,預測完全正確。
首先,首艘國產航母的「5萬噸級」發展方案最適合中國國情。某些軍事愛好者一開始都感覺國產航母「個頭太小」,但是這部分軍事愛好者在查閱了相關資料之後,開始漸漸明白「5萬噸級」仍然是我國目前國防實力最真實的寫照。中國建造自己的國產航母,依據的是「遼寧艦」這些年積累的改裝和訓練經驗,因此建造一艘與「遼寧艦」相似的航母是最積極穩妥的方案。「遼寧艦」脫胎於烏克蘭的「瓦良格」,而「瓦良格」又是前蘇聯「1143項目」航母的第二艘艦,由於公開資料普遍承認俄海軍現役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長306.45米,寬71.95米,吃水9.76米,載排水量5.91萬噸,那麼作為同型二號艦的「瓦良格」號航母基本尺度也應當於首艦「庫茲涅佐夫」號保持一致,滿載排水量不會超過6萬噸。因此「遼寧艦」的滿載排水量在6萬噸以下,首艘國產航母的「5萬噸級」也就不足為奇了。
「002型」電腦效果圖
其次,「5萬噸級」的國產航母指的是正常排水量。軍用艦艇排水量一般採用重量排水量作為技術指標,指的是一艘艦艇平穩地浮於水面時,其所排開水的重量有多少噸,具備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為標準排水量、正常排水量、滿載排水量、最大排水量等多個指標。美軍艦艇技術數據一般使用「標準排水量」,所謂標排就是艦艇本身加上所裝備的全部機器設備、各種武器和技術裝備、淡水及全體艦員的重量,但不包含艦艇搭載的燃料、滑油和鍋爐用水等的重量。而中國人民解放軍一般使用的「正常排水量」這樣的指標,指的是標準排水量再加上50%的搭載燃料、潤滑油和鍋爐用水等的重量。因此,「5萬噸級」的國產航母達到最大排水量時,就有可能接近6萬噸級。
遼寧艦
第三,「5萬噸級」的國產航母能夠滿足作戰需求。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在指標準排水量的基礎上再加另外50%的艦艇搭載燃料、滑油和鍋爐用水等,就是艦艇所裝載的全部彈藥、燃料、滑油、鍋爐用水等物資均已達到最大值時的「最大排水量」。一艘最大排水量接近6萬噸的國產航母,使用和「遼寧」號一樣的國產蒸汽動力系統,完全有能力搭載24架殲-15,以及12架各型直升機,保證艦載機起降作業的順利開展,在中國近海執行各種作戰任務,不論是編隊訓練、戰備巡航、火力打擊、兵力投送這樣的軍事任務,還是人道主義救援與減災這樣的非戰爭軍事行動,「5萬噸級」的國產航母能夠滿足作戰需求。(沉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3314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