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戰機干擾中國空軍飛行訓練反被鎖定:不服氣 緊急升空加倍攔截

日本攔截戰機翻倍 中國應如何應對?(示意圖)

中國空軍自從裝備了轟-6K轟炸機後,伴隨航程獲得極大的提升的背後,是戰略威懾能力的成倍提升。而且,轟-6K每次出動,都有護航的蘇-30、殲-11,以及配屬的圖-154電子偵搜機、運-9電子偵搜機、運-8警戒機,還有伊爾-78空中加油機伴飛遠航,背後的空警-2000和空警-500預警機也是最堅實的後盾。而且,未來中國海軍航空兵和海軍艦艇也將會配合行動,形成海空立體式突防態勢。而如此大的規模,其實就為了突破第一島鏈,尤其是宮古水道等幾個重要瓶頸環節做準備。

日本計劃把緊急起飛待命戰機升級為4架 無疑希望獲得局部優勢

而且在2017年,中國空海軍的行動規模將會越來越大,而周邊國家的關注等級也會成倍的提升。根據日本共同社,2月25日的報道稱,日本防衛省已經調整了航空自衛隊緊急升空預案,把原來應對每架中國軍機的值班戰機數量從2架升級為4架。很多人稱這是1958年以來,日本空中自衛隊首度翻倍調高攔截任務的數量。當然,這並不是說每次起飛的參與攔截作戰的一定都是4架,或者是4的倍數。只不過是把從原來的「雙機待命緊急起飛」擴充為「四機待命緊急起飛」。不過,明眼人都看的出來,這就是針對中國轟-6K轟炸機頻繁遠海出動的升級策略。這種作戰半徑可達3000公里以上,最多可發射8枚KD-20空射巡航飛彈,每次出動都會引得日本戰鬥機非要靠上去一探究竟。不過在最近幾次跟蹤過程中,日本戰鬥機已經無力再跟上去拍照了,還未等靠近就被護航戰機攔截了。這是日本戰機為何要翻倍的一個重要誘因。

不過 在中日的實際交手中 鎖定、撒紅外干擾彈 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中日飛行員的直接交手中,日本已經越來越處於下風地位。在2016年12月10日的中國空軍的遠海訓練中,日本空中自衛隊戰機就試圖干擾中國空軍的日常訓練,並被中國空軍護航戰鬥機-蘇-30驅逐。雙方發生了近距離纏鬥,根據日本NHK新聞的報道稱日本方面「發射了干擾彈」。儘管日本一再否定此事,可根據這一動作足以說明日方戰機被鎖定。而根據一般情況來分析,日方執行伴飛攔截任務的戰機一般會有2架,而中國升空的蘇-30或者殲-11也會有2架,這就形成了2VS2的均勢,而日本這次提出「緊急升空待命機變成四架」無疑就是不服氣的表現,試圖利用翻倍優勢重新獲得空中優勢。

雖然日本空中自衛隊的戰力一度亞洲領先 但是畢竟機齡老化 不抗折騰了

雖然日本空中自衛隊曾經長期位居亞洲先進空軍的臨頭為止,擁有213架F-15J各型戰機和近90架F-2戰鬥機,還有大約20架左右的F-4EJ戰鬥偵察機。不過在遠距離上承擔攔截任務的只有F-15CJ和F-15DJ兩型機,而且普遍接受日期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這也就意味著日本的F-15J最新的是服役年限也超過了25年。並且,儘管日本從21世紀初一直在升級自己的F-15J戰鬥機,不過到現在為止總共能夠發射先進AAM-4、AIM-120、AAM-5飛彈,並進行機身給航電設備升級和機體延壽後達到MSIP II標準的,只有20架。而現在日本針對的對手,中國空軍,僅僅在東部地區,從北向南就擺了12個空軍師,現在全部更換了殲-11、蘇-30、殲-10B\C等第三代戰鬥機。就算日本長碰到的蘇-30和殲-11總數已經超過了300架,僅僅對比數量來看,中日之間已經遠遠不是勢均力敵可以形容的了。而從戰機質量來看,拋開複雜的小型號對比,僅僅對比「完善率」這一指標,中國就遠勝於日本。也就是代表著,單詞投入作戰可用兵力,中國也要勝於日本。可以放心的說,日本如果想要搞突襲,或者對我遠海訓練編隊進行干擾,中國空軍有12個師的兵力嚴陣以待,隨時出擊。

對於中國空軍 除了繼續加強遠海訓練以外 還要準備對抗F-35A的各種預案

並且,日本空中自衛隊一直引以為傲的能夠參加美國的著名的「紅旗」實兵對抗軍演,從而獲得最接近實戰空戰的體驗這一技術優勢,也不再明顯。中國空軍的「紅劍」實兵對抗演習的無論是規模、參演兵力、還是實際訓練科目都不遜色於美國的「紅旗軍演」。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日本空中自衛隊在對抗中國空軍的過程中,遠不占什麼優勢。這次利用加倍待命的辦法來提升戰力也只能是徒勞。而最值得關切的還是日本打算何時把F-35A投入到「待命緊急起飛」任務中去,通過實際交手來發現F-35的強大和不足,從而驗證我們現有對抗手段是否能夠有效對抗這一美製五代機,或許是下一步中日空中交鋒的重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331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