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時亮相兩大戰略殺手鐧 對美國的警告可不是一般的強悍

東風-16在高山峽谷間實彈發射

中國不斷強調尋求打造精銳化部隊的軍改路線,近期連續試射多型號彈道飛彈,證實了這種發展趨勢。據日本《讀賣新聞》25日報道稱,從本月公開的中國火箭軍的訓練視頻中,可以確認到搭載准中程彈道飛彈東風-16的發射車輛,且這種飛彈還進行了十分精確的打擊。與此同時,中國還在1月試射了可搭載10枚分飛彈頭的東風-5C洲際彈道飛彈,而稍早前中國軍隊還在反覆試驗可搭載10枚彈頭的機動型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據稱,彈道飛彈的多彈頭化令攔截一方更加難以應對,而隨著中國飛彈打擊精度的提升,顯然中國對這些飛彈更加依賴,預示著中國的戰略自信心正在空前提高。

東風-5C發射升空的彈道軌跡

新型東風-16彈道飛彈的出現,讓美國很感興趣,因為據說這種飛彈主要用於反介入作戰。據美聯社報道稱,東風-16飛彈在中國軍隊的武器庫中扮演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角色——那就是覆蓋「第一島鏈」。與過去的飛彈相比,新型東風-16彈道飛彈具有較強的突防能力,抗電磁干擾能力強,且搭載機動式彈頭,可躲避各種反導手段的攔截。這種飛彈在中國的廣大網友中間,還有著一個形象生動的外號:「沖繩快遞」,可以用來打擊日本沖繩、菲律賓和台灣地區,其中尤以沖繩值得注意,這裡聚集了多個美軍基地。據介紹,東風-11、東風-15等一大批東風系列飛彈已經服役了近20年時間,理所當然要更新換代。新型東風-16可提高中國火箭軍的快速反應能力,可以迅速機動且發射無需預設陣地,在藉助「北斗」導航系統的精確導航下,其彈頭打擊精度極高,其彈頭可摧毀陸上甚至地下工事。

東風-16飛彈命中目標效果圖

在中國進行這次東風-5C飛彈的試驗之後,再加上之前中國進行的多次陸基和鐵路機動東風-41的多彈頭測試,可能意味著中國加快了核彈頭和運載器的部署數量步伐,由此將讓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中國核武庫。因為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國戰略武器彈頭的評估一直停留在約250~300枚的低水平上,認為中國一直在極力維持一個小型也滿足最低需要的核武庫,但現在局面開始改變了。如果美國的訛詐繼續升級,如果美國不改變持續對中國毫無道理的打壓,如果中國繼續感受到在周邊的不安全,那麼,中國只要下決心,這個原本小型的核武器庫就會在短時間內發生重大變化。也許在2025年前後,中國就會在洲際核打擊力量上,出現革命性的飛躍。

東風-5C是比東風-5B更厲害的角色

上述兩種彈道飛彈,一個是中近程主要用於對付周邊目標,另一個是洲際彈道飛彈,主要用來打擊全球目標且主要是威懾,它們同時被披露意義自然不同。中國此舉可能是為了對抗自己強烈反對但美國執意要在韓國部署THAAD反導系統的動向,也意味著中國的反擊有加碼的跡象。據分析,中國「意在讓美國知道,如果美國干預台灣和南海,將付出很大代價」。很明顯,在當前美日加緊磨刀布陣的複雜亞太局勢下,它們對中國的戰略壓迫態勢越來越明顯,中國不得不被迫做出反應。而中國的反應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演練具備一劍封喉的能力,既要準備在危急時刻先發制人,更要準備只要動手就決不給敵人以任何機會。

中國展示的是堅強不屈的決心和勇氣

有分析認為,中國此時亮出多型號彈道飛彈武器系統,是中國提升核力量整體威懾能力計劃的一部分,寓意將更加深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亮出最新的核「兵器」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戰略博弈的決心和能力;二是對有關國家在中國周邊部署THAAD系統、試射和準備部署「標準-3」ⅡA飛彈等打破地區戰略平衡行為的響應;三是向韓、日等國家示威,以阻止局勢的失控;四是為陸上機動核飛彈和下一代潛射核飛彈分導式多彈頭技術進行技術試驗驗證。綜合來看,中國未來的新型核武器,將至少具有「小型化」、「機動化」和「高超音速化」3個方向發展。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儘管中國的核力量一直在增長,但至今規模較小,在5個國際社會公認的有核國家中始終保持在最低、最小的範圍內。因此,不管是東風-41的頻繁曝光,還是東風-5C和東風-ZF的成功試射,以及展示打擊精度很高的東風-16中短程彈道飛彈,都是為了保障中國和平崛起不受任何國家核訛詐的威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320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