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崩潰邊緣!用數據來說說:中國究竟給了朝鮮多少援助

朝鮮現在還很窮,甚至還會遇見非常困難的局面。但不要指望朝鮮老百姓會因此仇視勞動黨和金三,他們馬上想到的只有「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會認為是這些壞蛋讓他們生活艱難。制裁和圍困只能增加仇恨!我們也千萬別以為說兩句「別給中國添亂」朝鮮就會怎麼怎麼樣,不是那回事兒,真的不是那回事兒!

七月十六日住平壤羊角島飯店37樓。躺在床上打開電視,鳳凰衛視 「一虎一席談」議論薩德部署的事。沒幾個台只好接著看。嘉賓有楊希雨,還有南韓專家。雖然有爭論,但主持人引導出來的意見大致是:這事兒要怪朝鮮,南韓徹底投靠美國是中國給朝鮮「開後門」造成的,破壞了中韓的蜜月期。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視察指導水產養殖

台下嘉賓就更明確了,說不是薩德綁架了中韓關係,是朝鮮綁架了。態度最堅決的是俄羅斯問題專家馮宇軍:朝鮮是想促使布置薩德以恢復冷戰,這樣對朝鮮最有利,中國要警惕。「政治學者王垣」乾脆建議中國在中朝邊境修一道牆告訴世界中國對朝鮮崩潰是有準備的,表示中國將對朝鮮有切割。總之,中國人對布置薩德很生氣,不過不是對韓國而是對朝鮮和美國。節目中顯示那個韓國專家也是韓國政府政策顧問,這次他回去一定會圓滿傳達「中國人民的意思」了。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

虧這不是中國政府的態度。鳳凰台在告訴美韓軍隊:中國這邊壘牆兜著底,你們抓緊動手把這些討厭鬼消滅吧。

朝鮮這樣人見人厭,幾乎被「國際社會」完全拋棄孤立的國家,近代以來恐怕還是僅有的一個。古巴雖然被美國長期封鎖,但不說社會主義國家,拉美和非洲很多國家與古巴一直往來不斷。中國國內無論主流媒體還是網絡上滿是肆意羞辱朝鮮的言論,一個個罵的痛快淋漓。

南非世界盃中國隊小組沒出線,中國人拿朝鮮隊出氣。一會兒「踢不好挖煤」一會兒「金正日遙控指揮」一會兒「X人叛逃」。V們個個嘴都不閒著,李大眼肯定知道朝鮮在國外踢球的隊員數是中國的幾倍,也跟著說朝鮮國足會去「挖煤」!尤其2270號制裁決議以後,中國到處在議論「這次朝鮮還能挺多久?」

美國導演一個南海裁決案鬧劇,中國這麼財大氣粗的國家鬧得灰頭土臉,但與朝鮮的遭遇相比,也就是撓了撓癢。美國動員政治經濟軍事輿論能把一個不喜歡的國家整多慘?朝鮮就是例子。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觀看飛彈試射

美國和南韓基本不掩蓋自己的目的——讓朝鮮被徹底孤立封閉到自己垮台。西方國家跟著美國,其他國家沒引起美國注意力就不錯了,還招惹朝鮮?俄羅斯西邊的事兒還搞不定,朝鮮的事兒就交給中國了。而中國基本態度是「別給中國添亂!」。

「國際社會」能「制服」朝鮮嗎?

朝鮮六天,感覺夠嗆!

朝鮮前領導人金正日

現在國際社會制服朝鮮的基本方法就是制裁,也就是通過封鎖堵住朝鮮的生路,讓朝鮮發生經濟崩潰導致朝鮮老百姓嚴重不滿,並由此引發政治動亂,由此產生一些機會。

怎樣老百姓最不滿呢?就是自朝鮮勞動黨執政以來一天好日子也沒過過,而且一直沒取得過值得驕傲的成就。這就是這個黨以及這個制度有大毛病,有徹底改朝換代的理由和需要。可是情況不是這樣。

首先,朝鮮人民軍(朝鮮國內也說志願軍,但似乎更強調人民軍)把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給打敗了。兩個金導在說到這一點時自豪感明顯就上來了。普通人肯定不十分了解現在美韓軍力,提起美韓軍隊顯得很輕蔑。尤其是對南韓軍隊。板門店談判和簽署停戰協議地點沒有南韓旗幟只有聯合國旗幟,而現在板門店軍事會談地點也沒有南韓旗,南韓旗在大約一公里外一個很高的旗杆上。解說員介紹對面只說美軍駐地美軍辦公地等。金導說南韓只是美軍傀儡沒資格簽停戰協議。其實金導說的不準確,停戰協議沒南韓是李承晚不簽而不是不讓他簽。不過可以看出朝鮮軍人的自豪感還是很強的。(下圖第一張是新板門店,建在軍事分界線上 ,確實看不見南韓旗幟;第二是原板門店談判地點,位置在分界線北部朝鮮管轄區)

(解釋一下為什麼本文說「南韓」不說韓國。朝鮮人從不提韓國這個詞。問男金導為什麼,他說朝鮮古代有新羅、高麗、朝鮮等名稱,並沒有韓的名稱。1895甲午戰爭後日本人基本控制了朝鮮。由於朝鮮此前是大清屬國,不是王國,親日派就鼓動李姓傀儡政權在1897年成立了「大韓帝國」。成立了13年簽個《日韓合併條約》亡國了。「大韓」有傀儡國的晦氣,現在的「大韓民國」脫胎於「大韓帝國」,是美國傀儡。以前貧道也說南韓,這又說了六天,有些改不過來了。)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

其次,朝鮮實實在在的「祖上也富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朝鮮千里馬運動成果輝煌。朝鮮當時是蘇東經濟共同體觀察員國,參加了「分工」體系,發展速度非常快。八十年代初農村完成了機械化電氣化,化肥施用量相當於中國新世紀。(山河整治的也很好。1990年大同江、禮成江、鴨綠江、大寧江用2000多公里連成一個灌溉體系,解決西部灌溉問題。朝鮮河流基本都成直線或大曲線,增加耕地減少災害)糧食自給有餘,總產高於南韓(南韓耕地面積比北韓多且水田占60%)。人均國民收入達到900多美元!(這時鄧小平提出中國世紀末實現1000美元),高於中國和南韓。

現在全世界都在說「脫北」,可六七十年代說的都是「脫南」——大量南韓人想盡辦法往北方跑,連貧道都有印象。

有些數據可能很多人不信。一是認為可能瞎編的。這裡摘錄三八線對面的高麗大學的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義珏撰1996年出版的《朝韓經濟啟示錄》內容:

朝鮮新婚場景

「根據官方匯率而作的估算,韓國用美元計算的GNP絕對量從1976年起超過朝鮮,而其人均收入只是在1986年才超過朝鮮。」

「1985年世界銀行估計朝鮮已達到人均每天所需大卡指標的130%,略高於韓國的125%」

「朝鮮對全國所有學齡少年兒童實行11年的免費強制性教育,對各層次的大學、學院和培訓中心裡的學生提供獎學金。一個小孩,從嬰兒期到大學畢業,其間的撫養和教育費用(1990年的官方匯率計算為16120美元)全部由國家負擔」……「韓國只提供6年免費的小學教育,目前正在計劃,必要時從1993年,把強制性教育延長為9年」 ……「1989年朝鮮的掃盲率為95%,而韓國僅僅剛超過90%」—— 118-119頁

讓我和領導認為不假的是「遺蹟」——住房。

中國援助朝鮮的物資

朝鮮城市住宅建築分三種。一種是平房,瓦頂比較低矮(朝鮮南北都這樣)。平壤這樣的房子很少(在市中心37樓俯瞰),其他城市(仁川、開城)有三分之一左右。一種是5-7層的樓和十幾層的樓,這類樓在城市占大部分(開城仁川占三分之二,平壤大部分也是這類樓)。還有一種是很現代的住宅樓,這類樓只在平壤看見,正在快速建。問題在於,第一和第二類樓完全是九十年代初以前建的,其中大部分是八十年代就建好的。起碼當時中國中等城市的住宅主要還是第一種,而且基本是不帶電梯的那種。印象中朝鮮八十年代城建相當於中國新世紀初水平。現在平壤每年新建2-3萬套現代化住宅。

朝鮮新農舍不多,大部分是「苦難行軍」前建的。但水平相當於中國北方農村九十年代後期水平。(下圖左上平壤俯視,右下角有平房,左中開城,左下平壤新樓。右為農舍,偶爾有多層)

住房在那裡擺著,造假不得。

既然朝鮮勞動黨確實讓朝鮮人民過著幸福自豪的生活,多數朝鮮人就不會認為體制有什麼問題。不是社會主義制度不行。

中國援助朝鮮的物資

這樣問題就被歸結到「究竟為什麼現在困難了呢?」

以貧道看,朝鮮的問題就是太相信蘇聯那一套國際分工理論。這套理論當然西方經濟學家是鼻祖——斯密很早就提出國際分工實現最高效率,李嘉圖又加演繹成為經典。各國選擇優勢產業不用一應俱全當然效率高,但怕就怕有點變數。分工體系沒有了就死的很難看。

朝鮮一直到蘇東解體前一直是蘇東經互會的觀察員,外貿依存度接近GDP的一半。但當時社會主義國家之間試行按照匯率計算的易貨貿易,外匯結餘很小。八十年代後期戈氏開始與南韓親近,朝鮮外貿規模開始縮小。蘇聯解體東歐易幟,朝鮮進出口萎縮外匯枯竭,馬上面臨產業和資源嚴重不配套問題。

經濟開始困難。石油汽油柴油進口量急劇下降,能源嚴重匱乏,農機基本開不動。(八十年代實現農業機械化,到現在看不見一台農機。二十多年了,應該都報廢了)以石油為原料的化肥廠關了門,又沒外匯(包括中國在內所有原社會主義國家終止了易貨貿易要求使用美元。朝鮮進出口減少一半以上)進口。工業企業大幅減產30-50%。

中國援助朝鮮的物資

1995-1999年連續5年嚴重水災加旱災,糧食總產大幅下滑,發生了非常嚴重的饑荒。九十年代初至新世紀前幾年,糧食總產從八十年代末的900-1000萬噸減少到450萬噸左右。(見表2紅色部分)在朝鮮人稱為「苦難行軍時期」,連續十年人均產糧在190-220公斤左右(接近中國1959-1961年),最低年份只有180公斤。

關於這個時期基本情況,金導在車上給遊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說她那時小,家裡每天只能喝一頓稀飯。關於這個時期究竟有多少人因飢餓死亡(因長期營養不良死亡),金導沒說。貧道估計為10-20萬。現在基本是瞎猜,南韓的數字一般都在百萬以上,美國怕人權組織援助估計的數字反而少。

(南韓人的算法不靠譜。朝鮮1980-1990年人口由1724萬增加到2014萬,年增長15.7‰,增加290萬。按這個速度,1994-2004應該從2147萬增加到2508萬,年增長9.5‰,增加360萬。但實際只增加213萬,少了150萬。南韓就把這些算成餓死的。2004-2014年朝鮮人口增長率下降到5.8‰,只增加140萬,那就再加200萬。這是瞎算。中國65、75、95、15年每10年人口增長率分別為28.5‰、15.8‰、10.5‰、5.2‰。朝鮮高出生率發生在五六十年代,此後也處於下降期)

從統計數據上看,朝鮮在九十年代中期已經不是什麼「崩潰邊緣」而是實實在在掉到懸崖下了,朝鮮人民確確實實水深火熱了,而且不像中國困難時期那樣只有兩三年而是「苦難行軍的十年」!這個時候全世界都盼著金正日豎白旗或者易幟,但朝鮮挺過來了。從金導每次說到苦難行軍時既有悲壯又有自豪的神情中就可以看出,外面人的想法恐怕「機會已失不再來」了。

中國援助朝鮮的物資

道理很簡單,朝鮮人對苦難行軍時期全世界如何對待他們心中有數。

上網一查會看到無數「朝鮮無賴」「朝鮮厚臉皮向世界要糧食」「朝鮮忘恩負義」。好像全世界包括中國在朝鮮極度困難的十年和此後十幾年中對朝鮮進行了大規模的「援助」,朝鮮就是不感恩一樣。還真好意思說!

中國網一篇文章:2012年「《環球時報》3月16日報道,中國政府於2月下旬開始對朝鮮進行大規模無償援助,援助物資包括糧食、建材等,價值高達6億元人民幣,堪稱「史上最大規模」……通過糧食計劃署來糧食援助朝鮮,最多的國家是美國,第二大捐助者是韓國,第三是俄羅斯。糧食援助自1996年實施以來,美國已派出超過200萬公噸糧食援助「。

網上的消息假的比真的多,尤其敏感題目編瞎話的人多的很。國際援朝糧食都是通過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的。下面是世界糧農組織網站給出的數字:

中國援助朝鮮的物資

中朝經貿合作網《中朝經貿合作情況簡介》給出了中國援助數據:「1996年中國無償支援朝鮮12萬噸糧食,1997年中國無償支援朝鮮20.7萬噸糧食,1998年中國無償支援朝鮮10萬噸糧食和2萬噸化肥,1999年中國無償支援朝鮮15萬噸糧食和40萬噸焦炭。」也就是1996-2010的16年總計援助約274萬噸。

以上大約就是這二十年來「國際社會」對飢餓的朝鮮人的「恩惠」(其餘的糧食都是朝鮮買的,就像韓國每年要買上千萬噸一樣)。我們可以算一算這些援助的「作用」。

中國援助朝鮮的物資準備裝車

朝鮮人達到雖然不算吃飽但還算過得去要多少糧食?朝鮮從1995-2010很長時間糧食總產徘徊在450-500萬噸左右,人均糧食200-210公斤左右。這個數字接近中國1959-1961年的平均數,應該處於嚴重飢餓時期(有時候也很難講,比如印度一直是這個平均數,印度還出口糧食)。六十年代中期中國度過苦難時期,雖然吃不飽但是還能過。這個時期中國人均產量大約在260-280公斤。標準再降些,比如250公斤時朝鮮人會半飢半飽,人均增加40-50公斤,每年需要增加100萬噸。

我們看到的數字是16年里「國際社會」總計援助274萬噸,每年17萬噸。中國1996-1999年援助總計52萬噸糧食,總算帳年均3萬噸。也就是世界總計每年援助朝鮮25萬噸糧食,是最低100萬噸的缺口的四分之一。

那麼朝鮮是怎麼過來的?中朝經貿合作網《中朝經貿合作情況簡介》提供了這樣的信息「從1991年到1997年,朝鮮從中國進口的糧食由30萬噸增加到86.7萬噸。從中國進口的石油從110萬噸降至50.6萬噸。」。也就是說,朝鮮是靠壓縮其他需求來滿足朝鮮人最低溫飽的

到處都在說朝鮮是靠中國無償援助才支撐到現在的,實情是中朝之間自新世紀開始的經濟來往完全是正常國際貿易關係,要東西拿錢。中國早已停止「無償援助」,即使有過也是象徵性的。中國這些年來對朝鮮的意義是:不少必需品中俄外的「國際社會」不賣給朝鮮,朝鮮一些礦產品中國買了。朝鮮基本靠與中國往來進行國際貿易。

記得以前看到鳳凰台主持人也義憤填膺地指責朝鮮忘恩負義,說中國只要停止援助朝鮮就完蛋了。網上這樣的人更多。甚至很多朋友說起來也認為中國一直給朝鮮無償援助。中國確實給過朝鮮無私援助,但那都是上世紀的事兒了。現在對朝鮮也不錯——與其他國家比起來。

說起來中國確實沒什麼對不住朝鮮的地方,完全按國家間規矩辦事兒。但這十幾年,或者在朝鮮最困難的時期,確實沒真的「額外」幫助朝鮮什麼。沒給人家,就不要成天說人家是靠你活的,這樣顯得不人物。沒真的幫人家什麼,就不要指望人家替你擔待些什麼。

中國糧食大量援助朝鮮

中國要是真的一直給朝鮮大量援助,比如每年100萬噸糧食,中國的意見朝鮮還真得考慮考慮。但是並沒有這100萬噸,而且援助總計也沒有100萬噸!(其實100萬噸糧食對中國是個屁。中國一年6億噸糧食產量。100萬噸占中國總產的0.17%!掃掃倉庫都比這多幾倍!中國1年7000萬噸化肥,也是撒的都夠3個朝鮮用了。朝鮮餓死人的時候正是中國嚷嚷「賣糧難」的時候。)

這裡提示一下沒讀過貧道前一篇的人:別拿南韓比,南韓70%糧食靠進口!

走的前一天在平壤兒童文化宮看朝鮮兒童演出,回賓館路上大家要女金導唱首歌,金導先唱了首中國流行歌,大家要她再來一個。她說就用中文唱今天演出的第一首歌吧。歌詞記不全,但最後一句印象深刻——「……我們都是兄弟姐妹,世界上沒什麼值得羨慕的!」——你可以說朝鮮人坐井觀天,可貧道聽的眼睛都濕了。

朝鮮現在還很窮,甚至還會遇見非常困難的局面。但不要指望朝鮮老百姓會因此仇視勞動黨和金,他們馬上想到的只有「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會認為是這些壞蛋讓他們生活艱難。制裁和圍困只能增加仇恨!

朝鮮農村

我們也千萬別以為說兩句「別給中國添亂」朝鮮就會怎麼怎麼樣,不是那回事兒,真的不是那回事兒!

男金導剛結婚,分了套近100平米的新房,帶家具。朝鮮從五十年代開始住宅就是分配的。當時大致結婚成家就可申請一套70-80平米左右房子(平房三大間也這麼大)。孩子多了再申請大的。分配方式是各單位報需求計劃,即房子由一個什麼「委員會」負責籌建並分配給單位然後再分配。不像中國以前是大單位自己蓋房,小單位由「機關事務管理局」統籌蓋房分配。房子租金忽略不計。

朝鮮商場商品接近中國改革前商店樣子,商品品種不多,而且價格很高。一輛普通自行車一萬多朝鮮元,摺合六七百人民幣。女金導說他一月工資1萬2千,應該是比較高的。可我看到朝鮮人家家有自行車,農民集體幹活,田邊停一大片自行車。臨上飛機我問男金導:你們按計劃買的自行車多少錢?他說800元吧,不過是朝鮮元(摺合50元人民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309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