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中國航母?美致命空中組合飛抵南海!

美海軍「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巡邏引發輿論關注。外界注意到,美軍此次進行了B-1B戰略轟炸機與「超級大黃蜂」艦載機的伴飛,而這種組合日後將成為美國在南海對華構成的主要空中威脅模式之一,兩者均可配備大威力的LRASM(遠程反艦飛彈)對包括航母在內的各種中國艦艇構成嚴重威脅。有美官員甚至表示,美方艦隊很可能會航行至中國在南沙或西沙新建島礁的12海里內。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B-1B戰略轟炸機和「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192飛行聯隊的F-18E戰鬥機近日在菲律賓海上空飛行,此前,「卡爾·文森」號航母離開關島,向南海方向開進。圖為B-1B戰略轟炸機(圖源:VCG)

值得注意的是,美軍此次進行了B-1B戰略轟炸機與「超級大黃蜂」艦載機的伴飛,而這種組合日後將成為美國在南海對華構成的主要空中威脅模式之一,兩者均可配備大威力的LRASM(遠程反艦飛彈)對包括航母在內的各種中國艦艇構成嚴重威脅。圖為「超級大黃蜂」艦載機在美軍航母上起飛(圖源:VCG)

當時時間2月18日,美國海軍官方發布聲明,「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開始進行巡邏。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這是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台後,美國海軍首次在南海進行巡邏。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媒體報道分析認為,這是此前美國軍方多次重申要在南海海域以所謂「航行自由」表示存在而展開的實際行動。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此舉有可能再度惡化該敏感水域的矛盾。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根據美國海軍官方聲明,此次「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包括尼米茲級航母「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以及「韋恩·梅耶」號飛彈驅逐艦和艦載飛行聯隊。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Getty/VCG)

該航母戰鬥群於2月18日進入南海海域進行巡邏。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在夏威夷,日本關島和和菲律賓海域展開了一系列軍事訓練活動。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航母戰鬥群的指揮官海軍少將詹姆斯·基爾比說, 這次的所有航行任務,就是要向盟國展現這支艦隊強大的作戰能力,為強化與盟國的戰略合作關係做出貢獻。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1月5日,「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離開母港聖迭戈,於2月10日抵達關島海軍基地。該航母屬於管轄東太平洋的第三艦隊,此番前往西太平洋海域執行任務,實屬罕見。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之後, 「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抵達菲律賓海,航母編隊與關島安德森基地起飛的B-1B轟炸機進行了匯合演練。圖為美軍B-1B轟炸機,伴飛的是F-15戰鬥機(圖源:VCG)

航母與戰略轟炸機,是國家威懾力的重要載體。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兩個戰略打擊平台聯合出現,並不多見,讓外界進行了很多聯想。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此外,2017年3月,美韓將舉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關鍵決斷」和「鷂鷹」年度聯合軍演,「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將參加。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早些時候,美國《海軍時報》網站報道,美國海軍正在醞釀對中國的南海主張進行新挑戰。美國計劃派遣航母戰鬥群到中國南海島礁附近海域巡航。圖為EA-18G「咆哮者」在「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上起飛(圖源:VCG)

甚至有美國軍方官員說,「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目前正由太平洋駛向南海。美方艦隊很可能會航行至中國在南沙或西沙新建島礁的12海里內。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對此,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在2月15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耿爽強調,中方尊重和維護各國依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但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和飛越自由為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媒體2月16日報道,連日來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在南海海域進行了一場聯合防空作戰演練。圖為解放軍遠海訓練編隊防空演練影像(圖源:中國軍視網截圖)

境外媒體稱,此舉有反制美方的意味。圖為解放軍遠海訓練編隊的軍艦進行綜合補給(圖源:中國國防部)

南海艦隊遠海訓練編隊協同航空兵、岸基防空力量進行的一場聯合防空作戰演練。圖為解放軍遠海訓練編隊防空演練影像(圖源:中國軍視網截圖)

分析認為,這是解放軍海軍動用海軍島礁駐防部隊、岸基航空兵在內的部隊進行的一次合成演習,意味中國大陸南沙防禦系統已經具備初期作戰能力。圖為解放軍遠海訓練編隊防空演練影像(圖源:中國軍視網截圖)

羅克韋爾B-1「槍騎兵」轟炸機,是美國空軍在冷戰末期開始使用的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重型長程戰略轟炸機,由北美人航空(後與羅克韋爾公司合併,又被波音併購)於70年代研製,在1974年首次試飛,並於1985年服役。圖為美軍B-1轟炸機(圖源:VCG)

B-1B是B-1主要的改型,截至2013年仍有至少60架在美國空軍服役,亦為美國空軍戰略威懾主要力量之一 。圖為美軍B-1轟炸機(圖源:VCG)

2016年8月,多架B-1戰略轟炸機已經於飛抵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圖為美軍B-1B轟炸機(圖源:Reuters/VCG)

美軍沒有透露這批B-1的具體數量,僅表示它們是來自美國本土的南達科他州,隨行的還包括大約300名美軍士兵。圖為美軍B-1B轟炸機,伴飛的是F-16戰鬥機(圖源:Reuters/VCG)

美軍上一次在關島部署B-1要追溯到2006年,這期間部署在關島的主要戰略威懾力量大多以B-2和B-52為主。圖為美軍B-1B轟炸機,伴飛的是F-16戰鬥機(圖源:Reuters/VCG)

B-1此次前往關島,就是取代之前部署在此的一批B-52。圖為美軍B-52轟炸機(圖源:Reuters/VCG)

據報道,B-1部署關島後,將能夠直接起飛飛往南海,更為重要的是,B-1B在超低空突防能力上超過同為遠程轟炸機的B-52。圖為美軍B-1B轟炸機,伴飛的是F-16戰鬥機(圖源:Reuters/VCG)

公開資料顯示,F-18「大黃蜂」戰鬥機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為美海軍研製的艦載單座雙發超音速多用途戰鬥第四代戰鬥/攻擊機,它也是美國軍方第一種兼具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機種。圖為「大黃蜂」戰鬥機在美軍航母上起飛(圖源:VCG)

基於這個原因,作為美國海軍最重要的艦載機,F-18的用途廣泛,它既可用於海上防空,也可進行對地攻擊。(圖源:Getty/VCG)

該機於1978年首飛,1983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2006年7月28日,F-14「雄貓」戰鬥機退役後,F-18成為美國航空母艦上唯一的艦載戰鬥機。(圖源:Getty/VCG)

F/A-18是一種超音速的多用途戰鬥/攻擊機,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大仰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圖為「大黃蜂」戰鬥機在美軍航母上起飛(圖源:VCG)

該機的機體是按6,000飛行小時的使用壽命設計的,機載電子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圖為「大黃蜂」戰鬥機在美軍航母上起飛(圖源:VCG)

F/A-18A為基本型,是一種單座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護航和艦隊防空;如果換裝部分武器後即為攻擊機,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圖為「大黃蜂」戰鬥機在美軍航母上起飛(圖源:VCG)

大陸軍事專家尹卓表示,B-1進入南海並非不可破解,雖然是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但是隱身性能欠佳,發動機紅外特徵非常明顯。所以,B-1隻有在奪取制空權之後才敢使用,在沒有奪取制空權之前,B-1或者B-52這樣的大型轟炸機根本不敢投入戰場。圖為美軍B-1B戰機(圖源:VCG)

尹卓認為,在和平時期,美軍為了顯示威力,派B-1到南海進行巡航和飛行。一旦真正開戰,B-2才可能是第一波使用的武器,而不是B-1。總體來說,美國的戰略轟炸機並不是中國軍方在戰爭中最顧忌的作戰手段。圖為美軍B-1B戰機,伴飛的是F-16戰鬥機(圖源:Reuters/VCG)

美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巡邏引發輿論關注,B-1B戰略轟炸機與超級大黃蜂艦載機伴飛,該組合日後將成為在南海對華構成的主要空中威脅模式之一。圖為「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圖源:VCG)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2410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