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發出世界上最猛的近防炮1分鐘打1.1萬發,已裝備遼寧艦

作為海軍艦艇上的必備武器--近防炮,我國目前一共發展了三代,即第一代為630炮,第二代為730炮和陸盾2000系統,第三代為1130炮和新型炮彈結合武器系統,目前,以1130炮為基礎,結合新型防空飛彈的某型炮彈結合武器系統即將完成定型工作。

那麼今天為大家介紹的1130近防炮的前世今生,讓大家對它有個更深入的了解。

一、1130炮的誕生背景

中國現代高射炮,如730型和1130型,都起源於蘇聯的AK-630系統。中國購買了一定數量的AK-360,然後在缺乏相關的許可證的情況下,開始生產仿製的火炮系統。在630型高射炮系統的基礎上很快又研發出730型,然後又衍生出1130型。這些型號的防空系統的批量生產同時又連續的進行著,現在都已經裝備到中國軍艦上。

二、1130炮的前世--730炮介紹

730型的名稱符合蘇聯/俄羅斯艦載高射炮系統的的命名邏輯。數字730是指火炮裝置有7個直徑為30mm的炮筒。研製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現主要列裝於我國海軍驅逐艦和護衛艦上,並有小部分出口國外。該艦炮主要用於攔截反艦飛彈和對我艦攻擊的飛機、直升機,也可對海面目標實施射擊。

730艦炮採用外能源驅動轉管、高壓氣源驅動供彈或停止供彈、電擊發方式工作。氣源進行航行固定器的解航和鎖航。隨動系統完成艦炮的高低、方位的隨動控制;射擊控制系統採用數字化控制方案,完成危界檢測、射擊電路啟閉、射速控制等射擊控制功能。其與外部的連接主要為垂直捷聯基準、跟蹤雷達和光電跟蹤儀。

730型高射炮系統的主要部件是7管直徑30mm的自動炮H/PJ-12。火炮被安裝在一個振動裝置上,能夠垂直瞄準。同蘇聯「原型」相比,增加了炮筒數量,使得H/PJ-12的射擊速度增加到5800發每分鐘。彈藥使用殺傷性爆破彈和穿甲彈。因為增加了一管,在炮筒結構上增加了支撐裝置。

艦載730炮在正面,右側開有一個檢修艙門,安裝一個圓形鎖緊手輪。射速三檔可調,低射速為1200發/分,中射速為2200發/分,高射速為4200發/分。最大射程5000米,一般攔截距離1500--3000米,在右側的「U」形支柱上配有一個安置有白光攝像機、紅外熱像儀和雷射測距儀集合而成的綜合探測設備,左側安裝有小直徑厘米波火控雷達,對於小型目標的探測距離是8公里,對大中型目標的探測距離為15-20公里。而光電系統可以探測6公里內的目標。

三、1130炮的今生

1130炮在中國的官方稱謂為H/PJ-11型11管30毫米艦炮,它是中國研製的一款11管30MM式加特林速射炮近程防禦武器系統,裝有11個炮管,2個彈艙。一次能夠鎖定40多個目標。最大火力為每分鐘11000發,即每秒約166發。據報道,1130炮能夠擊落飛行速度達4馬赫的飛彈,命中率達96%。

1130型近防炮是730型近防炮的改進版,裝設在自動型炮塔基座上,同時配有雷達、光學、紅外線追蹤系統。雖然基本構造與730近防炮無太大區別,但是在火力方面大大加強,同時結合中國國產雷達的突破與進步,在整體作戰性能上應該上了一個大台階。

當然以1130炮當前的報道的性能來看,與當前主流近防炮對比,有明顯領先優勢:

美國的密集陣是6管*20毫米:4500發/分;

俄羅斯的卡什坦是6管*30毫米:10000發/分;

德國的邁達斯是4管*27毫米:7200發/分;

西班牙的梅羅卡是12管*20毫米:9000發/分;

荷蘭的守門員是7管*30毫米:4200發/分;

基於突出的性能和強大的火力,1130近防炮已經裝備了遼寧號航空母艦上作為近程防禦系統,也裝備在了我國海軍各種驅逐艦、護衛艦上。新建造的054A艦也換裝了1130型近防炮,並且未來建造的新式護衛艦以上級別的軍艦都將安裝1130近防炮,成為我國海軍軍艦的護身寶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2374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