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產經新聞》2月7日報道,成立於2015年底的中國火箭軍,最近一段時間可以說活動頻繁,去年12月底中國東風-41彈道飛彈出現在了黑龍江,不少人認為射程達1.4萬公里的東風-41飛彈將被部署在中俄邊境,後來中國官方進行了駁斥聲稱只是網絡上的臆測;
1月中旬中國又進行了一次洲際飛彈試射,據稱這是中國最新研製的東風-5C洲際彈道飛彈,該飛彈從山西太原發射,精確命中了位於西部的沙漠靶場,試驗中東風-5C洲際飛彈攜帶了10個分導式核彈頭;
農曆新年期間中國又高調展示了東風-10巡航飛彈的吊裝作業視頻,如今火箭軍又公開了東風-16飛彈的部署訓練情況。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中國先後亮出了4款東風系列飛彈,很顯然這與當前的西太平洋局勢有很大關係,1月5日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高調起航,與一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開赴了亞洲。
隨後美國又向日本岩國基地部署了10架F-35B戰機,這也是該款五代機服役以來的首次海外部署,另外美軍聲稱在未來幾個月內將再增派6架F-35B戰機,以增強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存在。
日前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已經抵達了西太平洋,如果算上同在該海域戰鬥部署的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再加上位於橫須賀港休整的里根號航母,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美國超強航母戰鬥群和五代機同時現身中國周邊,顯然中國的遼寧艦根本不是對手,另外中國的五代機還沒有形成戰鬥力。
因此,中國也只能拿出火箭軍這一王牌,東風-5C是中國東風-5彈道飛彈的最新改進型,其最大射程了超過了1.2萬公里,美國全境幾乎都在東風-5C的打擊範圍內。
其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綜合各項指標與東風-41彈道飛彈不相上下,不同的是東風-5C屬於固定井式液體飛彈,而東風-41屬於固體機動發射飛彈,相對於井式發射方式的東風-5C洲際飛彈,擁有機動性能和越野性能的東風-41具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東風-10巡航飛彈是中國研製的一款遠程巡航飛彈,其最大射程在2500公里左右,原型是俄制KH55巡航飛彈,日前中國已裝備上千枚東風-10巡航飛彈,其主要攻擊目標為機場、港口、指揮所和後勤等固定地面目標,破壞力遠超美國戰斧式巡航飛彈。 東風-16是一種單級固體彈道飛彈,其在2015年的九三大閱兵中首次亮相,是目前中國裝備的最新的一款中近程彈道飛彈,東風-16彈道飛彈有效射程1200公里,採用集束式多彈頭,戰鬥部位為500公斤子母彈,具備再入機動能力,可突破以愛國者3為代表的末段反導系統。
實際上東風-16彈道飛彈的命中率非常的高,命中精度能夠達到了5~10米,其戰鬥部重量要比東風-21更重,也具備核常兼備能力,東風-16採用了運輸、豎起和發射一體的三用車,一部三用車可攜帶一枚東風-16飛彈。
由於三用車採用了高機動卡車底盤,因此,東風-16飛彈也具有較強的野外機動能力。
東風-16主要作戰目標與東風-26差不多,都是為了打擊第一島鏈美軍基地和日本本土,而東風-16彈道飛彈也被稱為「沖繩快遞」,相對於美國航母和五代機的耀武揚威,中國這些東風系列彈道飛彈恐怕更具有威懾力。中國到底做了什麼?令美國突然在南海服軟
美國總統特朗普1月20日宣誓就職以來,特朗普執政團隊針對南海問題屢屢強硬發聲。從國務卿蒂勒森的阻止中國相關人員接近中國已經建設完成的島礁,到特朗普首席政策顧問班農的「中美五到十年在南海必有一戰」的論調,無不表示美國南海政策日趨強硬,中美大有在南海軍事對抗的風險。
可美國新任國防部長馬蒂斯在訪日期間,雖然公開批評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可他又話鋒一轉:「美方認為沒有必要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調動、有關問題應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專家普遍認為,中美一旦開戰將產生「無法想像的嚴重後果」
我們也主張有關問題由有關直接當事方通過外交途徑去解決、通過協商談判的方式去管控分歧,所以這是值得肯定的。」顯然調門變低,不符合「瘋狗」的言論風格。可筆者以為,這才是美國真正外交風格,欺軟怕硬!
首先,特朗普當選以來,對中國履放硬話,要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加收45%關稅、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甚至把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一中原則」也拿出來當籌碼,就是在試探中國的態度和底線。
班農目前是白宮首席戰略官
而中國毫不退卻針鋒相對,習`總在去年年末的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們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中國絕不會吞下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苦果」。外交部發言人陸康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也明確表態,「一中原則」不容交易,不能談判。南海問題不容美國插手。
這就把中國政府的底線明確告訴美國了。不論貿易戰還是軍事對抗,中國不會退讓半步。希望美國不要抱有僥倖心理,試圖以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方式而獲利。美國特朗普政府看到中國政府堅決態度和堅定意志,硬碰硬不但無利可圖,還可能損害美國自身利益,這才一反常態由防長馬蒂斯放話,放低姿態與中國準備談判,希望在雙方都能接受的條件下,達到互利共贏。
其次,軍事方面,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失敗,給予特朗普政府的啟示。歐巴馬執政八年,堅定不移的執行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耗時費力一無所獲。特朗普已經明確表態,歐巴馬耗費大量資金,推行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遏制圍堵中國,不但一無所獲還拖累美國經濟,得不償失。
南海主權不容侵犯
中國不是伊拉克敘利亞那樣的小國,中國擁有14億人口,中國就是一個小世界,自成一體。無論經濟圍堵還是軍事威懾均不起作用。美國及西方國家圍堵中國多年,效果在哪裡?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趨勢,美國是阻擋不了的,中國軍力會越來越強大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已經認識到中國崛起步伐無法阻擋,中國強勢崛起已成世界大勢也無法阻擋。中國在南海的軍事演習,已經把中國現役軍事裝備展現在美國面前,最近的遼寧艦航母戰鬥群的巡航南海,東風-5C的多彈頭試射,更是展現中國軍事自信。
如果美國不自量力,和中國在南海進行軍事對抗,甚至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有信心打贏嗎?現在戰爭打的是體系化戰爭,打的是綜合國力和後勤補給。兵法雲,「以虞待不虞者勝」。中美在南海發生局部戰爭,中國依託大陸和建設完的島礁,明顯是以逸待勞的一方,美國必敗。還有美國綜合國力在下降,美國經濟能力能支撐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行一場戰爭嗎?不打雙贏,打就是雙輸。
中國對美國還有體制優勢,中美一旦發生戰爭,中國上下一體的舉國體制,一致對外,執行力超強,還有中國軍人的血性,美國在六十多年前就已經見識過的。這是美國政府和軍隊是絕對做不到的,這也是美國必敗的原因。
美國一意孤行會付出代價
美國加強南海軍事存在,必然造成中美軍事對峙,稍有不慎就可能「擦槍走火」,引發局部戰爭。美國特朗普執政團隊絕不會看不到這些危險趨勢,這才是美國主張外交解決的根本動因。
再次,這也是由特朗普商人身份決定的。商人在交易前,首先想的就是我們能得到什麼?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回報。
海軍南海軍演
特朗普一系列的行為就是嘴上「耍流氓」,妄圖訛詐中國,以期得到不當經濟利益。無論挑動朝鮮半島問題、東海釣魚島問題、台海問題、南海問題,都是想利用這些問題做籌碼和中國談判,希望中國被嚇住,在經貿方面能夠退讓,美國因此獲得利益。
可中國已經表明態度,即使兩敗俱傷也絕不退讓,這些問題也就不成其為籌碼,美國也就不會得到經濟利益,那麼美國還用這些問題要挾中國還有意義嗎?美國不改變態度,就是兩敗俱傷,中美雙方誰也得不到好處,對於一個商人出身的特朗普還會這麼做嗎?顯然不會,因為美國不但什麼也得不到,還會損害美國自身利益,美國為什麼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這與特朗普的商人本性也不符啊。
想損害中國利益,美國單邊獲益是行不通的,中國也不會允許這樣事情發生。美國只有回到與中國互商互諒,照顧彼此利益訴求,互利共贏的軌道上來,美國才能因此獲益。這才是皆大歡喜的結局,也是唯一的正確方式。
基於以上原因,美國認識到同中國軍事對抗沒有便宜可占,還會損害美國國家利益,這才把調門放低,準備後期以談判的方式解決中美之間的問題。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決不讓步
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的敵人就是中國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世界上誰也不能訛詐中國。
美國這樣表態,不是美國良心發現而發「善心」,而是中國通過自己行動爭取來的。這也應了中國的那句俗語:靠誰也不如靠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自己的權益要靠自己爭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