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不足半月,便殺招頻頻,把歐巴馬時期在醫保、移民、環保、對外貿易等問題上的諸多遺產全部扔進垃圾堆。
本來,「左右互否」是西方政治體制中執政者擺脫歷史負債的好方法。但像特朗普這樣對前任否定這麼徹底、這麼乾脆的,的確不多見。
不管是因為歐巴馬過去向左走得太遠,還是因為現在特朗普向右轉得太多,反正行政權左右搖擺的幅度還是太大了,讓美國國內和外部世界都頗為不適。
其實,早在美國制憲會議期間,就曾有人想到過總統的權力問題。據此,給予行政官「非依附性」權力成了多數人的意見,這些人覺得,只要明確界定其任職條件、 任職時限和權力界限,同時保持立法機構的彈劾能力就行了。
不過更大的問題是,對總統權力的規範,說來說去都是外在的。總統的個人認知是不是和人民利益存在 錯位?總統的個人偏好會不會黨派傾向過強?對於這些問題,只能用制衡機制事後糾偏。
而從立法權方面看,特朗普折騰的底氣來源於共和黨對國會兩院多數地位的把持,不像歐巴馬那會兒,頒布個總統令也得小心翼翼,生怕被共和黨揪住小辮子。
如今,但凡有問題,特朗普可以直接找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和眾議院議長瑞恩出主意、想辦法,甚至要求對方修改規則。
這兩位連任之後立足未穩的共和黨大 腕,很多時候和副總統彭斯一樣,既不能直接和特朗普撕破臉皮讓民主黨得利,也還沒找到讓特朗普放棄「民粹」重回保守的好辦法。
當前的首要任務,還是要和總 統合作,把右翼陣營中意的候選人補到聯邦最高法院的空位上。一旦補位成功,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便都到了共和黨手上,這是右翼陣營百年難逢的喜事。
社會力量左翼占優,公共權力向右偏轉,是導致美國國內政局和社會秩序短期內難以恢復平靜的結構性矛盾。怎麼破?
按照以往的經驗和傳統,等吧,把問題交給時間。兩年之後,會有國會中期選舉。另外兩權發生變故,也不是沒有可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1334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