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核飛彈是國之利器。而我國的飛彈部隊成為獨立軍種——火箭軍後,更是引起了廣大國人的關注和自豪。核盾牌事關重大,而我國核反擊力量的支柱,則是巨大的、老驥伏櫪的東風5式液體遠程洲際飛彈。
火箭軍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支柱
根據今年《簡氏防務周刊》的文章稱,解放軍火箭軍東風5家族的最新成員——東風5C在技術上已經完全成熟,或已列裝部隊。東風5C與早期的東風5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比起公開展示的新式東風5B也提升巨大。「這展現了中國人在液體遠程飛彈上的又一突破進展,很難想像對這種老式飛彈的改進能達到這種程度。或許把東風5C歸為一種全新的液體飛彈更為合適。」《簡氏防務周刊》文章的作者如此說到。
根據其文章,東風5C的射程已經達到了15000公里的可怕水平,大大超過了東風5的老式型號,也超過了俄羅斯的「白楊」M、亞爾斯等洲際飛彈,直逼被北約稱為SS18「撒旦」的俄羅斯R36M式巨型洲際飛彈。東風5C的重量應該超過了200噸,並換用了全新的液體燃料和內部發動機。15000公里的射程可以完成對美國本土任何地區的覆蓋。
俄羅斯的R36M飛彈被稱為世界最強核飛彈,東風5C性能已經追上
在射程大增的同時,東風5C的運載能力也十分驚人。其分彈頭數量達到了10個!每個分彈頭的爆炸當量在30-40萬噸之間。其精度和突防能力比起老式彈頭有所提升,但尚不清楚其是否會運用上其最新的、已經在測試階段的高超音速彈頭技術。如果這樣的技術能和新式洲際飛彈,那將是極其可怕的。
眾所周知,東風5系列飛彈是中國公開的飛彈中打得最遠、尺寸最大、威力最大的核飛彈,是擔負我國對美核威懾任務的絕對主力。可謂真正的大國利器。很多人一直認為巨大的,不能採用機動發射車而且需要提前加註燃料的東風5很落後,其實不然。
俄羅斯作為核飛彈大國,至今為止一直在研製新式的液體燃料飛彈。其公布的薩爾瑪特式重型洲際飛彈就將繼續採用液體燃料,射程超過18000公里,甚至可以飛越南極!液體燃料充分的燃燒性能,可以帶來比固體燃料飛彈更強大的動力,換來更大的射程和更強的載重。
東風5C飛彈的目前還沒有公開圖片。但其比東風5B提升更大
當然,液體飛彈也有其不足,就是不能長期儲存,需要臨時完成燃料加註。而且體積龐大,比較脆弱,經不起越野機動。所以目前前線的戰役戰術飛彈已經基本淘汰了液體燃料,洲際液體飛彈也多採用固定發射井的方式,因為缺乏機動能力飽受詬病。
但這些問題卻可以通過廣泛構築地下坑道的方式進行解決。早在前些年,美國的《戰略之頁》網站就曾報道,中國的飛彈工程部隊一直在構築被稱為「地下長城」的飛彈工事和機動坑道,可能延綿上千公里。儘管很多人通過對比地鐵的造價,認為修築更加深居地下、比民用地下工程要堅固得多的長距離飛彈坑道在造價上根本不可接受,是不存在的,但用民用工程的成本去衡量事關國家安全的軍事設施本來就是相當幼稚的一種行為。在地下坑道內,液體飛彈可以儲存,完成燃料加註,運用拖車進行平穩的機動,然後選擇多個發射陣地隨即發射。《戰略之頁》認為,飛彈工事的要點部位(如發射台、核彈儲存所、燃料加註和維修的地點)可以抵禦500萬噸當量氫彈的直接命中。其實就算被摧毀一些要點,對於如此龐大的工程而言也不影響使用。而至於可以打擊地下工事的鑽地核彈,你連深埋地下飛彈坑道和要點的具體位置都不知道,如何鑽地,如何打擊呢?可以認為,飛彈坑道是面臨核大戰時,中國核力量的依靠,我國的最後防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