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信用評級遲遲得不到調升,印度終於忍不住開始炮轟國際評級機構。與此同時,印度還順便拿中國經濟狀況與其對比,表達對二者評級差距的不滿。
印度財政部在昨日發布的年度經濟調查報告中表示,過去兩年來印度與中國的經濟表現「大相逕庭」,但是國際評級機構卻並未對兩國的評級做相應調整,其背後的原因在於,評級機構的評級方法存在問題。
報告稱,2009-2015年,中國債務對GDP的占比從142%飆升63個百分點至205%,遠超印度。
同時,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也在放緩。儘管中國同時出現了債務上升以及經濟放緩的狀況,2010年標普卻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上調至AA-。而印度的評級卻「卡在」BBB-不動。
報告寫道:
(中國債務規模上升),而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速卻由超過10%放緩到6.5%。那麼標普對於這種糟糕的剪刀走勢是如何反應的呢?
2010年12月,標普將中國評級由A+上調至AA(作者註:實際為AA-),並且從那時起就未再調整過——即便中國信貸快速飆升且增長經歷的持續下滑。
相比之下,印度自2014年來經濟增長和宏觀經濟穩定性大幅改善,但印度的評級卻仍然卡在更低的BBB-水平上。
報告還稱,新興市場如今困難重重,但是印度經濟卻呈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同時印度在過去三年還提出了財政紀律上的承諾,這些都預示著印度財政赤字以及債務水平在未來幾年將顯著下滑。
隨後,印度財政部首席經濟顧問Arvind Subramanian在當日的一場發布會上也表示,「評級機構的標準前後不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101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