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五大民族高手:沒黃飛鴻有霍元甲,一位摔死德力士斷美拳王手

民族高手,指的是打出國威,打出國魂,為中國人爭光露臉的武林中人。晚清時期,有幾位這樣的民族高手,他們痛擊小視中國人和中國武術的外虜,令國人揚眉吐氣,令外虜敬畏國術。下面就讓我們領略晚清五大民族高手風采,以出生年月為序,可惜的是,這裡面沒有黃飛鴻。

第一位:車永宏(1833—1914),字毅齋,排行老二,山西省太谷縣桃園堡村人。人稱車二師傅,慷慨仗義,視富貴如浮雲,專愛恤貧濟孤,又極富民族氣節,1888年於天津擊敗日本大力士坂三太郎。《車永宏先生墓碑記》:「日人奮然臨,毅齋慢然應,倭敗色沮願師之,毅齋婉謝焉,人問其故,毅齋曰:豈可使吾國絕技而傳之外人耶?」

第二位:孫祿堂(1861—1932),名福全,字祿堂,晚號涵齋,別號活猴,河北順平縣北關人,孫式太極拳暨孫門武學創始人,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聖、武神、萬能手、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1921年在北京打敗日本武士板垣一雄,1930年在上海接連打敗6名日本武士,威名遠揚。

第三位:霍元甲(1868年-1910),字俊卿,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人。天生力大,自幼習密宗拳。1909年春,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52號亞波羅影戲表演舉重,最後一場言要與華人角力,並口帶輕蔑口吻。第二天消息見報,上海一片譁然。陳有美、農勁蓀、陳鐵生、陳公哲等人邀請霍元甲來滬與奧皮音登台比賽,以顯中華武魂。3月,霍元甲與其徒劉振聲趕到上海,商定「用摔跤方式,以身跌於地分勝負」。遂於上海靜安寺路張氏味蓴園(張園)內搭建「高四尺,寬廣二十尺」擂台,並登報聲明。比賽時間已到,奧皮音卻嚇得沒敢露面,悄然離開上海回國。從此,霍元甲名揚上海。

第四位:杜心武(1869年-1953年),名慎魁,號儒俠,人稱南北大俠,道號斗米觀居士,是中國著名的武術家,被萬籟聲稱為自然門的第二代宗師。因為他身材瘦削,被稱為俠骨。在日本留學時,曾經飛腿踢飛相撲手,又被稱為神腿。

第五位:陳子正(1878—1933),世人公認的民族英雄,近代著名愛國愛民武術家、教育家、拳術技擊家、鷹手拳法鷹爪翻子門創始人。1921年,在香港用鷹爪力痛打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的德國大力士「艾茨坦爾」,只幾個回合將七摔下擂台,七竅流血,氣絕身亡。1922年,在新加坡只半個回合,擊敗英國拳王,被授予「印度尼西亞短劍」一把,劍上刻有「中國拳王」字樣。還是在新加坡,一美國大力士挑戰中國武術,陳子正一招刁住其右拳,以分筋錯骨法斷其手,大力士嗷嗷怪叫,瞬間跪地求饒,連稱中國功夫厲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071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