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 不怒自威:中國戰略核打擊力量全面升級

最近,有關中國最新一代洲際飛彈東風-41的消息頻頻出現,從2014年至今,東風-41飛彈研製實驗和實戰部署的進度都相當快。

戰略核力量是維護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基石

陸基核力量:東風-41閃亮登場

進入2017年才剛剛一個月,有關中國最新一代洲際飛彈東風-41的消息就頻頻出現。先是海外媒體根據民航禁航區的信息判斷,中國在1月15日進行了一次東風-41飛彈的發射試驗,而且從禁航區的範圍和高度分析,很可能是一次高彈道和分導式多彈頭試射。如果這一消息確實,那麼這就是東風-41自2014年首次試射以來的第八次試射,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試射頻率就有八次之多,說明東風-41飛彈研製實驗和實戰部署的進度都相當快。

緊接著,東北某石油城市街頭,疑似東風-41飛彈的車隊赫然現身。作為國家最高機密的洲際戰略核飛彈,這樣招搖過市,是從來沒有過的。要知道在2015年九三抗戰勝利日閱兵上,最後壓軸登場的都還是第二代洲際飛彈東風-5B和東風-31,僅僅兩年多以後,第三代洲際飛彈東風-41就以這樣的方式亮相,實在有些令人難以置信。

出現在東北某城市街頭的東風-41洲際飛彈

對於東風-41的報道接連出現,不少海外軍事評論家都和特朗普就任美國新一屆總統、韓國加緊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聯繫起來,認為這是中國對特朗普一系列對華激烈言論以及韓國部署薩德可能對中國形成威脅的回應。但顯然這種分析主觀性太強,作為國家安全基石的戰略核威懾力量,新一代洲際戰略飛彈東風-41的加快列裝部署,不可能是針對某個特殊事件。作為中國強化戰略威懾的關鍵措施,東風-41的裝備和實戰部署,無疑會讓中國在面對各種紛繁複雜的戰略風險時更加具有信心。

二十年前,中國的戰略核威懾還是依靠第一代東風-5飛彈,發射井固定發射方式,射程勉強達到1萬公里,突防能力低下,只能說是剛剛具備了戰略核打擊的能力,戰略威懾力明顯不夠。

二十年過去,第三代洲際飛彈東風-41採用三級固體燃料火箭,可以進行公路機動、鐵路機動和發射井三種方式部署,特別是公路機動平台採用集儲存-運輸-發射於一體的運輸車,飛彈置於運輸車的彈艙內,運輸時是全封閉狀態,發射時艙門開啟,飛彈通過液壓裝置豎起,整個發射準備時間只需要5分鐘。在制導方面,採用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再加上多彈頭分導獨立重返大氣層技術,實現分彈頭自適應變軌。這一技術可不是簡單地在一枚飛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是每個分彈頭都有自己獨立的飛行彈道,可以調整軌道來攻擊不同目標。大大增加了反導攔截的難度。東風-41彈頭可以是10枚威力各相當於15萬噸級TNT的核彈頭,也可以是1枚威力相當於550萬噸級TNT當量的熱核彈頭。採用大推力三級運載火箭,射程達到14000公里,理論上可以打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

中國新一代洲際飛彈東風-41性能相當先進

東風-41採用固定燃料,車載機動發射,14000公里射程,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技術,幾乎已經是當今洲際彈道飛彈的頂尖水準了,這才是真正具有戰略威懾作用的大殺器!

海基核力量:094和巨浪-2還顯不足

攜帶洲際飛彈的戰略核潛艇,是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力量中生存性最強的,因為地球上70%是海洋,反潛戰又是難度極大的作戰樣式,要想發現藏身大洋深處的戰略核潛艇簡直就是大海撈針,而戰略核潛艇要是在靠近敵國的海域突然發射飛彈,那麼留給對手的反應時間就是以秒來計算的,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反導攔截都根本無從談起。所以海基戰略核力量歷來被公認為第二次核打擊力量,是最具威懾的核打擊力量。

中國第一代戰略核潛艇092「夏」級,上世紀80年代才服役,儘管使中國擁有了海基核打擊能力,但在性能上還有諸多不足。因此從90年代中國開始發展第二代戰略核潛艇094「晉」級,採用新型核反應堆作為動力,具有航速更高機動性更強的特點。同時094核潛艇也是中國排水量最大的潛艇,加上採用一系列降噪技術,大大降低潛艇噪音,在安靜性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

正因為如此,美國國防部才會認為「094型潛艇的正式服役意味著中國的海基戰略核力量真正成熟了,並且能對美國造成實質性的威脅」。同時美國國防部估計,到2010年,中國將有5艘094型戰略核潛艇建成現役。094型核潛艇將部署在海南某基地,眾所周知,廣袤的南海水文環境複雜,是潛艇活動最難被發現的海域,所以從基地以潛航方式隱蔽出航,只要進入南海深處,美國的太空和空中偵察力量都難以發現,從而真正形成令對手心生畏懼的威懾作用。

094核潛艇正式服役意味著中國的海基戰略核力量真正成熟了

不過,094核潛艇只裝備12具飛彈發射筒,也就是只攜帶12枚洲際飛彈。比起美國、俄羅斯現役戰略核潛艇普遍達到16具甚至24具飛彈發射筒,顯然在數量上明顯落後了。而094核潛艇裝備的巨浪-2潛射洲際飛彈,射程只有8000公里,即便是巨浪-2改進型射程不過只有1萬公里,如果094在南海發射巨浪-2飛彈的話,最多也就只能打到美國的東部地區,對於華盛頓、紐約這樣美國核心地區,就有些鞭長莫及了。而且巨浪-2的彈頭是1枚相當於25萬噸級TNT的核彈頭或者3至6枚各相當於6萬噸級TNT分導式核彈頭,威力稍顯不足。

核潛艇水下發射洲際飛彈,隱蔽性極強,是真正的戰略威懾力量

因此,將來094核潛艇還要在載彈量、飛彈射程和威力方面繼續提高,使094和巨浪-2的搭配成為更先進的海基核力量。

空基核力量:飛彈和平台同步發展

在中國的海陸空三位一體核力量中,空基核力量是最薄弱的一環。直到今天,中國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還是轟-6k,雖然說這是轟-6家族最先進的型號,在航程、電子設備和載彈量等很多方面有了全面提升,但轟-6原型是上世紀50年代蘇聯圖-16轟炸機,畢竟是六十年前的老古董,再怎麼改進升級,都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尤其是在隱身性能上更是落後。

轟-6K雖然是轟-6家族最先進的改進型號,但距離21世紀實戰需求還有相當距離

為此,中國研製了空射遠程巡航飛彈長劍-10,這是一種核常兼備的巡航飛彈,最大射程1500公里,可以在對方防空區域外發射,從而使轟炸機可以不必深入防空火力密集的危險區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突防能力較弱的轟-6K深入敵方防區的危險。而且長劍-10本身性能也很出色,精度高,威力大,突防能力強,對付固定目標更是得心應手。

長劍-10巡航飛彈性能非常出色

在2016年的空軍開放日活動中,空軍司令員馬曉天上將就透露,中國正在發展「遠程打擊轟炸機」。這種遠程打擊轟炸機就是在網上被稱為「紅色B-2」的轟-20戰略轟炸機,儘管有關轟-20的具體情況官方還沒有公布,但是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轟-20很可能是飛翼式布局,四發動機隱藏式結構,內置彈艙,高亞音速,全面隱身設計。而且中國空軍殲-20、運-20、空警-2000和直-20都已經陸續亮相,作為空軍全面進入20時代機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轟-20的問世肯定也是指日可待。目前轟-20沒有確切進展,並不是如一些海外媒體所認為的缺乏合適的發動機所導致的進度遲緩,而是中國不想在轟-20取得明顯進步之前,就過早向外展示,以免鋒芒太盛而給「中國威脅論」提供口實。

轟-20的想像圖

轟-20的問世也就在一兩年間的事,隨著轟-20的列裝服役,中國空軍就真正步入了戰略空軍的行列,跟上陸基和海基核力量升級換代的腳步,從而實現陸海空三位一體核力量全面進入新時代的局面。

對於戰略核力量的發展,我們也不必諱言,就連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核力量的美國都表示還要發展更強大的核力量,中國為什麼就不能發展呢?只有當中國的核力量強大到足以讓任何國家都不敢輕易挑釁中國的時候,在侵犯中國利益之前都要考慮再三的時候,那才是戰略核力量存在和發展的意義——國之重器不怒自威——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069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