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AEA電戰系統——中國海軍最新電子戰「咆哮豹」

中國海空軍主力戰機新飛豹子曝光最多,飛豹是殲轟機,對地對海攻擊時易受敵方防空系統攻擊,如果沒有強大的電子壓制手段,是很難飛回去的。新飛豹在前不久南海艦隊的大型戰役級演習中分秒不差到達目的地發動超視距遠海攻擊, 8發8中!

並且在電視畫面中特意給了新飛豹左右兩個神秘吊艙的正面照和仰視畫面,吊艙清晰可見,可見寓有深意,並非偶然泄露!對於這兩個神秘吊艙,引起了各方廣泛注意,有人猜測這是中國的電子戰「咆哮豹」,類似於美軍的EA-18「咆哮者」電子戰機。

那兩個神秘吊艙——中國版AEA電戰系統,這才是新飛豹的真正秘密。

因為,這可是連美國人都多年前試驗的尖端技術,美國用F-18改裝的咆哮者電子戰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子戰機,曾經在模擬空戰中成功擊落空中王牌F22而名揚天下。

AEA電戰系統

現代戰爭中,電子支援已成為與火力打擊並重的一種「特殊突擊樣式」。從1971年起,EA-6B「徘徊者」戰機就被美海軍用於壓制敵人的電子活動和獲取戰區內的戰術電子情報來支援攻擊機和地面部隊。

後來波音公司在2001年改裝了新的EA-18「咆哮者」電子戰機,攜帶兩個副油箱、3具ALQ-99電子干擾吊艙和2枚AIM-120中距空空飛彈完成了首飛。最終於2015年完全取代EA-6B,使EA-18G當之無愧地成為美國海軍電子攻擊力量的砥柱中流。作為一款名副其實的電子戰機,EA-18G擁有十分強大的電磁攻擊能力。憑藉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為其設計的ALQ-218V戰術接收機和新的ALQ-99戰術電子干擾吊艙,它可以高效地執行對面空飛彈雷達系統的壓制任務。以往的電子干擾往往採用特定波段或者全頻干擾,但這樣會造成自己也通信阻塞。而EA-18「咆哮者」電子戰機可以自動根據目標的電子頻段進行選擇性阻塞干擾,而自己通信不受干擾。EA-18G可以通過分析干擾對象的跳頻圖譜自動追蹤其發射頻率,並採用「長基線干涉測量法」對輻射源進行更精確的定位以實現「跟蹤-瞄準式干擾」。此舉大大集中了干擾能量,首度實現了電磁頻譜領域的「精確打擊」。採用上述技術的EA-18G可以有效干擾160千米外的雷達和其它電子設施,超過了任何現役防空火力的打擊範圍。不僅如此,安裝於「咆哮者」機首和翼尖吊艙內的ALQ-218V戰術接收機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在對敵實施全頻段干擾時仍不妨礙電子監聽功能的系統,這項功能被廠商稱為―「透視」。

EA-18G的AN/APG-79型機載雷達由雷錫恩公司設計製造,這種具備電子對抗能力的雷達採用了與第四代戰機F-22A、F-35相同的「有源電掃陣列」(AESA)技術。這使得「咆哮者」,可以輕易地在使用雷達的其它功能時分出一部分C/R單元對敵進行離散的干擾壓制,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EA-18G不僅擁有新一代的電子對抗設備,同時還保留了F/A-18E壓全部的武器系統和優異的機動性能。因而可以這樣說,「咆哮者」既是當今戰鬥力最強的電子干擾機,又是電子干擾能力最強的戰鬥機。

中國AEA電戰系統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對比中美兩國最先曝光的電戰機,我們可以發現飛豹電戰機更為簡潔實用+高效,中國飛豹電戰機只需掛兩個作戰吊艙,有較大的剩餘載荷可以掛副油箱增大航程,也可以掛飛彈武器進行空地或空空作戰,作戰威力不減。相比之下,美國F-18電戰機兩翼和機腹掛三個大型吊艙,兩翼尖還有兩個小型吊艙,加上龐大的副油箱,顯得比較笨重,作戰餘力不大,並且價格昂貴,維護成本高。當然,F-18電戰機是專業電戰機,功能全面。飛豹電戰機則是模塊化配置,掛上吊艙就可以為編隊作戰場電子壓制和空中指揮,後勤維護比較簡單,費效比高。

最重要的是,中國通過飛豹AEA電戰機的研究,可能已經掌握了以前只有美軍才有的『全頻段干擾「技術和全頻干擾下」透視「通信功能。如果中國掌握了『全頻段干擾「技術,就必然會掌握全頻干擾下」透視「通信功能,這種戰時電子信息單向透明絕對戰場優勢,威力不言而喻!並且,這種模塊化的AEA電戰系統,運用三代通用技術,也可以配置給殲十/殲-11/轟-6K/殲-8F等中國新型戰機,同樣達到戰場的絕對遮斷!中國擁有這一技術,那麼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就可以事半功倍,作戰效能比增大十倍乃此數十倍,完全可以形成戰時「一邊倒」的局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0420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