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殲20相比,殲31項目一直保持著低調,不過誰也無法否認,它是中國又一款五代戰機,全球也排得上號的新戰機,最近它再傳好消息,殲31的第二架原型機成為首飛,發展前景相當好,第二架原型機獲得了軍方資助,也可以稱為:解放軍的新型戰機了。
殲31的第二架原型機首飛
殲31戰機除了外貿出口,與美製F35的競爭國際市場外,國內需求也不小,殲20需要一款搭檔機型,海軍也需要一款新的艦載機,後者為最有希望快速實現的。無論怎麼說,殲31已完成了原型機,在研發進度已搶先一步,以其為基礎開發新型艦載機,只是一種改進工作。也許到2020年,即002型航母服役時,新機即可實現首飛,準備上艦服役。如果現在重新一款新機型,那麼進度要晚至少3年以上,那意味著,當002型航母服役時,將面臨有艦無機的局面,這一局面許可出現嗎?也就是說,殲31與殲15艦載機並肩齊飛的場面已經不會遠了。
殲15
也許有人又會拿所謂的殲31性能差來說事,為什麼不查一下資料那?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公布的殲31數據為:最大起飛重量28噸,機長17.3米,翼展11.5米,高4.8米,載彈量8噸,最大飛行速度1400公里/每小時(海平面),作戰半徑1250公里。主要參數與美軍現役F18艦載機,以及下一代的F35C艦載機處於同一水平,還要超出許多,殲31隻是相對於殲20,或F22要輕一點。
航展上的殲31模型
與殲15相比,殲31的個頭要小一號,可是在載彈量、作戰半徑上卻不差什麼,且殲31為隱身戰鬥機,從制空作戰的角度,與殲15比擁有代差,已經不具備可比性。如此一來,殲31飛向遼寧艦有什麼不可能的那?未來殲15的主要任務就是充當攻擊機,制空將由殲31的艦載型擔當。
美軍現役的F18
從性能上角度說,殲31比殲20比要差一點,但是做為艦載機卻不意味著不足,畢竟艦載機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所謂殲31的性能差,不能充當艦載機,完全是一種「為了高指標而高指標」的想法,誰都知道性能指標高一點好,可是不適用又有什麼意義那?艦載機以航母為基地,它的作戰要求與陸基作戰不一樣,需要從艦載機的任務來評價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對比一下,載彈量、載油量、作戰半徑等參數,誰更高誰能勝任。
F35C進行彈射試驗
艦載機需要從航母上起降,那麼能否在航母上順利地起降就是前提條件。由於有了彈射器技術,起飛問題不大,重點為著艦,相關的要求相當苛刻,不是簡單只能加裝一個著艦掛鉤就行,如果仔細研一下。有關的資料,大家會發現,美國艦載機在著艦有不少技術要求,重點為二點:速度與重量。過快或過慢的著艦速度都不行,過大的著艦重量也不行,有時艦載機不得不丟掉掛載的彈藥才能降落。
美軍艦載戰鬥機的重量都不是特別大,F18E/F與F35的空重都在14噸的水平上,著艦重量可以控制20噸以下,殲31也處於這一水平之上。相比之下,美製F22的空重要比F35重上好幾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8噸,如果讓它著艦,那麼重量要大於20噸,別看差別只有幾噸,拆算起來差距就是百分之二十左右了,那麼這個影響就大了,也會存在不少問題。
殲31在2014年時,已經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
如果按只要性能更高就行的邏輯,那麼美海軍應選用F22,而是F35充當艦載機。實際卻是選擇F18為現役艦載機,F35C為下一代艦載機,對此為什麼沒人大聲指責美軍犯了錯誤,而是對與F35C相當的殲31充當艦載機卻又另一個態度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