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0日)是小年,想必網友們都在參加年會,並且收到了年終獎,而好消息也不期而至。多家國際機構預測中國2017年經濟增速為6.5%,或將重新成為「世界第一」。不過,大有大的難處,發展好了就會引起一些國家的羨慕嫉妒恨,同時伴隨而來的就是煞風景的事。其實中國不過想踏踏實實發展經濟,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與各國的小夥伴們和和睦睦。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海外探客」發現,付出真心不一定等得到同樣的回報,總有少數國家占了便宜之後干一些吃裡扒外的蠢事。
新年伊始,英國的梅首相度假歸來,就忙活「脫歐」的事。與外界的預測不同,英國提出了一份很「傲嬌」的方案。其目的就是在奪回邊界控制權、限制移民數量和脫離歐盟單一市場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目前的權利與地位。這份「硬著陸」的脫歐方案一經公布,就激起了歐盟多國的眾怒。英國這種「便宜全占盡、責任甩一邊」的流氓做法,簡直是欺負人到極點,遭到抵制與抗拒是必然的。市場對此的反應比較強烈,英鎊兌美元匯率隨之跌到數年來的低點。英國經濟蒙上了厚厚的陰影。
不過,英國敢提出這樣的方案,必然是經過幾個月的深思熟慮,對利弊得失有了相對精準的考量。英國為什麼有底氣?探客認為,因為梅首相領導的政府決定「堤內損失堤外補」,加速與中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自貿談判。一方面,與中國這樣的經濟大國達成範圍更廣的自貿新協定會讓英國不再過於依靠歐盟市場,這樣與歐盟談判時會更有發言權。另一方面,中國的投資可以幫英國度過難關,因為只有中國這樣超過10萬億美元GDP體量的經濟體才能帶動英國的發展。況且,2016年中英雙邊貨物貿易額超過743億美元。就在1月18日,第一趟中歐班列抵達倫敦,開啟了新時期中英貿易的物流管道。
矛盾的是,自由主義秩序的崩潰雖然實際上就是從英國「脫歐」開始,而後特朗普勝選又加速了這一趨勢,但無論是英國還是美國依然想站在原地維持舊秩序。英國在防衛政策與軍事領域似乎依然以「老貴族」自居,傲慢到不屑於考慮別國利益,即便是對亞洲最大國家這樣的龐然大物也視而不見。
就在今天,根據媒體報道,日英兩國政府在下周將締結一份「物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主要內容就是自衛隊與英軍相互提供武器彈藥、燃料和生活補給品。再次之前,只有美國與澳大利亞與日本簽署了這個協定。日本的「防衛合作外交」又取得重要進展。探客分析,這個協定的惡劣之處在於變相承認了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承認日本軍事力量可以擴大活動範圍,實際就是一份低調的「軍事同盟協定」。這不禁令探客想起1905年形成的「英日同盟」,兩國在東亞劃分勢力範圍與共同分贓的行徑似乎再次重現。
眾所周知的是,安倍政權一直在編織一個針對亞洲最大國家的「圍堵網」,除了頻繁在東南亞、南亞、非洲、大洋洲活動外,最近日本還提出為東協一些國家提供自衛隊的舊武器,加強所謂的「防衛合作」,而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國則是潛在對象。美、澳、英等國與日本簽署相關防衛協定,實際就是赤裸裸的鼓勵與教唆。
而在2016年11月,英國派出「颱風」戰機赴日本與航空自衛隊舉行聯合訓練,作為日本右翼的防衛相稻田朋美還登上英國戰鬥機以示親密。此次聯訓的時間點比較敏感,正值東亞地區因為海洋問題而產生激烈爭執之時,英軍不僅趟了渾水,還叫囂要飛越「南方池塘」,給日本打氣和助威。美英日韓還聯合在半島舉行了相關演訓,展示了強硬姿態。不僅如此,英日雙方還準備共同研究下一代戰鬥機的新型空對空飛彈「JNAAM」,博採雙方的長處,預計其性能將達到世界最高水平。對日本來說,其航空自衛隊引進的42架F-35隱形戰機計劃搭載這種飛彈,目的就是強化對亞洲最大國家的遏制力和應對能力。
從英日之間密切的軍事交流情況來看,英國似乎並不顧忌別國的反應,其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的姿態相當明顯,等於向亞洲最大國家宣告本國在軍事上站在日本一方。不僅如此,儘管囊中羞澀,但英軍的架子依然很大,居然提出英國版的「重返亞洲」政策,連美國都看不下去,出面勸告其「注意實力對比」。
腳踩兩隻船,什麼好處都要撈,還理直氣壯,這是誰慣出的毛病?除了二戰時在東亞吃了日本的虧,英國在歷史上還從未被亞洲最大國家擊敗過。而美英日幾個當初打得你死我活的對手,如今卻上演一出出的「相見歡」,還結成了軍事同盟,基礎恐怕就是都在戰場上領教過對方的厲害,不打不相識,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覺,覺得對方有足夠的分量成為自己的盟友。而一直採取和平發展的亞洲最大國家則不能令英國產生髮自內心的敬畏。
近幾年來,媒體一直報道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可在金錢的背後,是永不消退的輕蔑、敵視與防備。梅首相模仿的是「鐵娘子」,想靠威嚇與媚笑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並美其名曰「成為真正的全球性國家」,已經遭到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當頭棒喝。德國方面公開表示,歐盟不會簽署英國所期待的那種自貿協定,英國不可能「魚與熊掌兼得」,想在「摘櫻桃」的同時還體面地退出,是絕對不會實現的美夢。在這個關鍵時刻,是否應該聯合德國,共同給英國一個永遠難忘的教訓?國際社會存在英美這種「特權者」,是對公平與正義最大的諷刺。(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