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超80000噸 僅比航母小 載144萬升燃油 單價17億

美軍與眾不同的一點為,其海軍陸戰隊為一個獨立的軍種,與海軍、陸軍、空軍一起構成了美軍的四大軍種,足見美軍對它的重視,一直保持非常大的規模,裝備也非常好,其直屬的陸基航空兵論規模比許多國家的空軍都大,於是兩棲攻擊艦放到其它國家就是航母。

上世紀90年代,美軍因多種原因,提出「機動登陸平台艦」的構想,充當新型輔助艦,由新概念變成現已實並不容易,直到2011年5月,美國海軍才簽訂了3艘機動登陸平台艦的建造合同,總價值7.44億美元,相當於50多億人民幣,單價17億人民幣。2014年,美軍期盼了多年的巨艦終於服役了。首艦為蒙福特角號,全長239米,水線寬約50米,吃水深12米,空載排水量超過6萬噸,滿載排水量9萬噸,為美軍中僅比航母小點,主要充當移動海上基地,提供基礎設施服務,部署部隊和補給。

該船自動化水平相當高,僅需要34員船員。船上擁有2300平方米,即25000平方英尺的空間於存放車輛和裝備,還可裝載38萬加侖,相當於144萬升的航空燃油,以及車輛集結待命區、舷側斜披、大型系留裝置、油水存儲設備、起重機,住宿模塊,醫療設施,直升機著陸點和3條氣墊登陸艇通道/可以搭載1000名特戰隊員及其武器裝備、100多輛輪式戰車,滿足多種任務要求。其甲板可供多種直升機起降,也可以讓F-35戰機在該艦上垂直起降。

如今先進的性能確實讓人羨慕,但是它並非適合於其他國家,有三大細節問題決定,中國根本用不上這樣的軍艦。

第一,它到底是什麼艦那?美軍將其列為輔助船,直接採用商業原油運輸船為基礎重新設計,不僅節約了先期研發成本,而且改裝和建造的費用也相對低廉。故外形類似於油輪,其最高航速15節,最大航程9500海里。可以在30天內從本土出發到達任意指定的海域執行任務;可以以15節的速度在海上連續航行40多天。可是在我軍眼中,它的定位成問題,到底是輸送艦,還是兩棲登陸艦?如果是前者,單價17億的價格太高,如果是後者,它又不合格。

第二,該船實際只是登陸作戰中的中轉站,作戰部隊的人員及物資由其它船隻運送,先轉移到該船上,再由該船換乘氣墊登陸艇、聯合高速船以及改進型海軍駁船系統等這些水面艦艇轉運上岸。這樣的設計在大規模的遠程登陸作戰,也就是將幾萬人的登陸部隊,輸送到幾千公里之外的登陸地點才有意義,可是我軍卻沒有類似的需求,完全不適用。

第三,它在船前部設置了3個LCAC氣勢登陸艇的搭載平台,並採用浮裝式技術,可以讓船體潛入水下,便於氣勢登陸艇離開或進入平台。可是在該船加入美軍服役進行測試時,卻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當船下浮時,對海況的適應能力很差,幾乎經不起風浪。

中國海軍與美軍面對的情況不同,條件也不一樣,不能照搬式有學習美軍,機動登陸平台艦對於目前我軍的作戰需言,屬於不適用的東西,尚不存在大規模遠洋登陸作戰之需求,但是它的思路確實很值借鑑,其實我軍也在思考未來的作戰需求,我軍也依自身的情況發展了另一個技術:半潛船,做為一種真正意義的輔助船來使用,這是中美思路與需求不同的結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025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