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央視財經評論》)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於本月17日至20日在瑞士東部小鎮達沃斯舉行。本屆年會主題為「領導力:應勢而為、勇於擔當」。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這是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
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全球化,共同擔當,同舟共濟,共促全球發展;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於問題解決;我們要主動作為、適度管理,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
對於全球經濟來說,中國的角色、擔當和責任,究竟是什麼?怎麼樣能夠讓全球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紅利?1月17日的《央視財經評論》邀請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走起!
不能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於經濟全球化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要推動全球化繼續進步
全球化有三個驅動力,開放驅動、市場驅動、創新驅動,因此在世界歷史上,凡是全球化時期,都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習主席在開幕式的講話中提到,當前世界經濟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說大家感覺公平、創新和治理被遺忘了。習主席說大家有很多的怨氣,有很多的問題,但是不能夠怪罪全球化,我們要適應、引領和共享全球化,也就是說我們要推動全球化繼續進步。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霍建國:全球化有利有弊
自打金融危機之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反全球化力量急速上升,在世界範圍內,對於全球化產生了很多的爭議。從成績上來看,全球化實際上是跨越國界,在更大範圍內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會實現勞動生產力的提高,甚至實現創新和技術的進步,最終會創造社會財富。但是,全球化在處理貧富差距、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問題,由於兩極分化嚴重,社會上存在著反全球化的聲音。我覺得有些政治家,就是利用了反全球化的勢頭,幫助自己競選。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 徐洪才:要彰顯中國的影響力,體現中國的擔當
現在人類社會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過去八年時間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如今全球經濟增長遭遇動力減弱,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甚囂塵上。現在主要發達經濟體充滿著不確定性,但是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總體緩中趨穩,穩中向好,我們要把這個積極的信號傳遞到世界,同時我們要彰顯中國的影響力,體現中國的擔當。
中國是全球化進程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
1月16號,國家貨幣基金組織公布了2016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的更新版,預測2017年和2018年,全球經濟將分別增長3.4%和3.6%,明顯高於2016年的3.1%。
此外IMF這次更新預測報告,還將中國2017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至6.5%,並維持中國2018年的增長預期6%不變,原因主要是預計中國將繼續提供財政政策支持。另有國際組織預測,2016年中國、美國、日本經濟增速分別為6.7%,1.6%,0.6%。據此測算,三國增長對2016年世界增長的貢獻率,將分別為41.3%,16.3%,1.4%,中國位居第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中國在世界經濟總量中貢獻份額比較大
從GDP來講,中國6.7%的增長率是7000多億美金,美國1.6%的增長率是2800多億美金,中國對世界所創造的新蛋糕,是美國的2倍多。同時,現在全球需求不足,而中國未來5年將進口8萬億美元商品,此外,在未來的5年,我國對外投資對全球提供的動力,要達到7500億美金。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霍建國:中國發展理念逐漸被世界認可
十三五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不僅僅在中國,而且在幾次國際場合,通過G20峰會、APEC峰會等等,我們把它推向了國際舞台,現在大家逐步地認可這幾大理念。全球經濟的很多矛盾是因為理念的問題,如果各國的領導者發展理念正確,很多問題將迎刃而解。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 徐洪才:中國城鎮化建設拉動全球經濟發展
中國過去主要在貿易方面推動全球經濟增長。但是從未來的角度來看,新型城鎮化建設還要加快,到2030年我們可能達到70%這樣一個水平,在十三五期間,我們要解決3億多農民的市民化問題,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
王子昕:西方越來越看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
近幾年西方越來越看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首先是「增長的貢獻」——在西方經濟低迷情況下,新興經濟體更加重要。俄羅斯衛星網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比全球增長速度還要多50%。去年中國GDP增長是6.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周一最新預估,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達到6.5%,而全球經濟增長只可能在3.1%左右。顯而易見中國的貢獻率比其他經濟體多得多。是帶動全球增長的動力。
第二點是「消費需求的貢獻」——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2016年不僅有色金屬價格上揚,以鐵礦石為主的黑色系價格也都在大幅度回升。倫敦金屬期貨交易員認為,中國對國際大宗商品和主要工業品的進口大幅增長,改善了國際供求關係,對發達工業國的經濟復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點,中國繼續開放資本市場與外資准入 — 近期美國著名投資企業富達國際(Fidelity Investment)成為第一家在華取得資質的國際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這是中國就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釋放出的良好信號。
最後一點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借力「一帶一路」,現在中國是很多發展中國家完善基礎設施、加快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參與者,特別對已開發國家拓展市場、增加就業、緩解債務壓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安永的報告預計2016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會超過1700億美元。而在16年前,這一數字僅為9億美元。儘管對外直投起步晚,但占全球總量的比重在快速提高。
財經頻道在達沃斯論壇現場的演播室請來了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一起來聊一聊現場的反饋和感想。
世界立場 中國聲音
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朱民:站在世界立場談天下事
在今天這個場合下,習主席做的這個講話有特別的意義。過去幾個月里我們經歷了英國脫歐、義大利公投、美國總統選舉,我們也聽到各種各樣關於反全球化、反自由貿易的聲音,在這個時候世界需要有擔當的大國領導人站出來。我覺得習主席是在世界的立場談天下的事,把中國和世界連在一起講,就沒有分開的感覺,所以聽眾就覺得我們都是一起的。我印象特別深,當主席講到建立命運共同體的時候,引起了共鳴,我前面一排幾個人差點沒跳起來,然後就接著鼓掌。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把中國推向新型全球化的旗手位置
事實上,習主席的這次講話把中國推向了一個新型全球化旗手的位置上。已開發國家現在已經不願意再提全球化了,甚至於提出反全球化。中國很自然接過了這個旗幟,成為新型全球化的一個旗手。比如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很多國家響應,500多億美元的投資,都已經布局簽署了,中國還要促進區域貿易自由化的各種協議,而且他還講到中國堅持要對外開放,不僅對本國也是為全球的其他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
對2017年經濟的預期
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朱民:穩增長和調結構依然是中國經濟的主基調
2017年對中國來說,首先還是穩增長,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長穩住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比如說去年中國對全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34%左右,所以穩增長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與此同時就是調結構,整個結構朝消費走的話,中國進口的東西也會更多,和世界的交流溝通也會更多,對世界經濟有拉動的作用。
我們不會為了貶值去打貿易戰,也不會打貨幣戰,這也是一個中國對世界鄭重的承諾。在今天,大家可以看到貨幣市場的波動非常大,日元和英鎊都在貶值,新興經濟體我們看到菲律賓的比索在貶值,土耳其的里拉也在貶值,所以我覺得習主席今天做了很鄭重的承諾。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2017年上半年的風險可能比下半年還要大一點
2017年我覺得上半年的風險可能比下半年還要大一點,因為全球的很多投資者其實不了解實體經濟的情況,大家可能會認為特朗普上台之後,馬上會推出很多經濟措施刺激經濟,又進一步推動美元的升值,推動資金流入美國,事實上這些政策需要時間。再比如說它打貿易保護戰,這個也需要時間,所以可能上半年資本市場對特朗普的執政給予了不切合實際的高期望,美聯儲看到這個高期望之後可能要加息,所以這兩件事落到一塊,就會導致資金加快流向美國。
中國要當經濟全球化的旗手嗎?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 霍建國:中國發出堅定聲音
我覺得習主席這個講話之所以擲地有聲,是有底氣的,因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6.7%,而且中國實實在在在推動一帶一路,也是在探索一個經濟貿易合作的新模式。從參與到引領國際事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是我們現在積極參與並發揮重大作用。
在全球化問題特別茫然的時候,中國給出了一個堅定聲音。早在利馬的APEC峰會上,習主席就已經表態要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支持多邊貿易體制,這在當時已經是驚人的表態,因為大家都很茫然,這一次再次讓大家耳目一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 徐洪才:夯實經濟基礎,打造一帶一路平台
雖然說遭遇逆全球化的思潮,但是我們中國作為旗手,還是要從實際出發,一方面我們要緊緊盯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條主線,把我們未來的經濟可持續發展技術夯實,結構性調整改革到位;另一方面,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開放性的公共平台,我們號召大家一起干。
(本文編輯:陳雨芫)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