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7日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有這樣一個提問:關於香港查扣新加坡裝甲車的問題。春節臨近,新加坡的網友希望中方在春節前歸還這批裝甲車。中方對此有何看法?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可以告訴你的是,中方重視同新加坡的關係。同時,中方一個中國的立場也是堅定不移的。希望新加坡政府切實恪守一個中國政策。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正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此事。
依觀察者網小編的記性,一周多來,中國外交部被問了三四次的問題了,小編去外交部網網站梳理核實了一下,果然,9天之內問了四次。
1月9日
問: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今天在國會回應議員質詢時表示,香港海關扣留新加坡軍隊裝甲車的行動不符合香港法律和有關國際法規定。被扣裝甲車系新加坡政府資產,在國際法上享有「主權豁免」,香港特區政府應儘快歸還。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答:我和我的同事已多次回答過有關問題。我想強調的是,第一,希望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各國切實遵守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中國同其他所有國家發展關係的一個基本前提。第二,希望新加坡方面切實遵循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
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現在正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此事。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謹言慎行。觀察者網查詢,當天的問題是香港《南華早報》所提。
1月10日
問:中國承認「主權豁免」原則,並據此維護自身海外利益。在香港海關扣留新加坡裝甲車事件中,中方是否承認「主權豁免」原則?是否認為在此次事件中「主權豁免」原則是一個例外?
答:就一般原則而言,中方一向遵循、也敦促所有國際社會成員都嚴格遵循國際法。同時,國際法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不能在不同的時候採取不同的適用態度。
至於新加坡裝甲車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被扣一事,我們已多次表明中方立場。我可以再次強調:第一,所有國家都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中國同任何國家發展關係的必要前提。第二,有關方面也應嚴格遵守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法律法規。昨天我也說過,香港特區政府正在依法處理這一問題,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謹言慎行,以利於這一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1月13日
問:有消息稱,中國政府要求新加坡作出保證,停止同台灣開展包括軍事活動在內的一切正式交流,以此作為歸還新方裝甲車的條件。你能否證實?另外,有消息稱,有關裝甲車已交由國台辦處理。你能否證實?
答: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想重申中方有關立場:第一,所有國家都應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恪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這也是中國同其他國家發展關係的必要政治前提;第二,所有國家都應嚴格遵守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
關於第二個問題,請你向國台辦詢問。
據悉,13日的問題是新加坡《聯合早報》所提,據該報報道,國台辦新聞發言人辦公室應詢時表示沒有新的情況可以補充。香港海關也表示,案件仍在調查中,「沒有進一步資料可提供」。
九輛新加坡裝甲車於2016年11月23日在香港葵涌貨櫃碼頭被查扣,25日凌晨被運往屯門海關內河及貿易組碼頭,以作進一步調查。這些裝甲車是新加坡在台灣進行軍事演練後,途徑香港運返新加坡時被扣。裝甲車事件:新加坡又作死 再度惹怒中國
資料圖: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據新加坡媒體9日報道,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當天在國會上透露,新加坡多次聯絡香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已就裝甲車被扣一事致函香港特首梁振英,要求立刻歸還裝甲車。
新加坡「多次聯絡香港」,你當中國中央政府不存在嗎?裝甲車被扣香港不假,但香港是中國的香港,其外交權在中央。這明明已經是一個外交事件,可你卻故意裝糊塗。
是不是就想避開與台灣關係的問題啊?「立刻歸還」,你當香港是無主之地嗎?用這種命令口氣可以指揮在你家的裝甲車,但指揮不了香港,也指揮不了在香港被扣的你的裝甲車。如果你連別國的主權都不尊重,別國為啥還要尊重你的裝甲車呢?
黃永宏稱,儘管由商業船運公司運送,遭香港海關扣留六周的裝甲運兵車及其裝備是新加坡政府的資產,享有國際法承認的國家主權豁免權,因此香港特區政府理應歸還這批軍備。
黃永宏表解釋,這意味著這些裝甲車不受國外任何限制措施所約束,其他國家不能行使法律權利,扣押或沒收這些裝備,這些都清楚列在國際法內。
他還引述律師的說法稱,這也被列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內,新加坡政府完全擁有這批裝甲車的主權權利。 「國際法」很嚇人嗎?你的裝甲車出現人家的領土上,你卻說不受人家任何限制,人家也不能行使任何權利?這是「國際法」嗎?是你家的法吧。
根據香港《進出口(戰略物品)規例》,裝甲車、坦克車等被列為戰略物品,無論是進口、出口,抑或過境,必須領有由貿易署署長所發出的許可證。而你新加坡這批裝甲車在過境香港時有沒有提供這一證件?李顯龍致信梁振英索要裝甲車:北京霸氣回應
9輛新加坡裝甲車在香港碼頭被扣事件仍在持續發酵。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9日報道,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國會上透露,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已就裝甲車被扣一事致函香港特首梁振英,要求立刻歸還裝甲車;香港特區政府表示目前正在進行調查,還需要一段時間,港府會根據當地法律處理這起事件。他還稱,這批裝備是新加坡政府的資產,享有國際法承認的國家主權豁免權,香港理應歸還。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來自聯合早報
去年11月23日,香港海關截獲了9輛新加坡裝甲運兵車;這些軍事裝備是武裝部隊在台灣舉行例常海外軍訓後,在11月21日由商業船運公司APL負責從台灣運離,原本應該在11月29日抵達新加坡。據香港海關1月3日稱,「該批懷疑受管制物品目前仍存放于海關在屯門的倉庫,並於12月6日開始存放室內。」
事後,中國外交部要求新方嚴格遵守香港特區有關法律,並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中國政府一貫堅決反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與台灣地區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包括軍事交流與合作。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資料圖
新加坡外長維文曾表示「不會讓單獨事件綁架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但他也辯稱「包括中國在內,大家都知道我們和台灣有這種特殊安排已經很長時間了。我們做的事情不是秘密」。新加坡防長黃永宏則表示,調查結束後會索回裝甲車,並會繼續進行海外訓練。據聯合早報9日報道,國防部長黃永宏在國會上回答五名議員的口頭詢問時稱,儘管由商業船運公司運送,遭香港海關扣留六周的裝甲運兵車及其裝備是新加坡政府的資產,享有國際法承認的國家主權豁免權(sovereign immunity),因此香港特區政府理應歸還這批軍備。
香港海關扣押了9輛從台灣運往新加坡的裝甲車
黃永宏表解釋,這意味著這些裝甲車不受國外任何限制措施所約束,其他國家不能行使法律權利,扣押或沒收這些裝備,這些都清楚列在國際法內。他還引述律師的說法稱,這也被列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內,新加坡政府完全擁有這批裝甲車的主權權利。
但是,根據香港《進出口(戰略物品)規例》,裝甲車、坦克車等被列為戰略物品,無論是進口、出口,抑或屬過境物品,必須領有由貿易署署長所發出的許可證;而新加坡這批裝甲車在過境香港時沒有提供相關證件。
新加坡國防部稱該批裝甲車僅作海外訓練用途
針對黃永宏的這一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1月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我想強調的是,第一,希望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各國切實尊重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中國同其他所有國家發展關係的一個基本前提。第二,希望新加坡方面切實遵循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現在正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此事。我們希望有關方面謹言慎行。
黃永宏還透露,新加坡多次聯絡香港,總理李顯龍已就該事件致函香港特首梁振英,要求立刻歸還被扣裝甲車,香港特區政府已回復稱調查在進行中,需要一些時間完成,香港政府會按照其法律處理該事件。他表示,新加坡歡迎香港的有關回應。另據新加坡國有的新傳媒第8頻道報道,黃永宏表示,新加坡武裝部隊每年都通過商業運輸公司搬運超過700個軍事器材,都沒有出現重大事故。新加坡可舉行軍事演習的地方有限,每年都在許多國家參與海外軍事演習;在這起事故後,新加坡當局將在搬運器材時更加小心,或者考慮把軍事器材永久儲存在國外。
香港海關扣押了9輛從台灣運往新加坡的裝甲車
此外,針對是否要向APL船運公司採取法律行動和索取保險賠償,黃永宏回答,律師已經給予諮詢,並且正在考慮這一點;這9輛裝甲車總價值3000萬新元。他還表示,這些裝甲車可在公開市場購得,並沒有涉及敏感資料,在香港被扣時裝甲車也沒有裝彈藥或敏感設備。
新加坡外交部長維文則在9日的國會上重申,新加坡同香港或台灣的互動是以新加坡所秉持的」一個中國」政策為基礎;這是新加坡長久以來的堅持,接下來也會繼續這麼做。
香港海關扣押了9輛從台灣運往新加坡的裝甲車
有議員詢問新加坡是否有從國家層面就該事件與中國政府對話,維文回應稱,新加坡並沒有這麼做。為政府服務的企業必須遵從所有在地條例,他認為負責運送裝甲車及其裝備的商業船運公司APL理應遵守了香港的規定,所以應通過恰當的司法程序來跟香港特區政府跟進。
維文還表示,不要把事件政治化,並堅持不讓「擴音器外交」(megaphone diplomacy)來處理爭議的原則,「我們應有些耐性,花一些時間透過合適的法律或司法程序來解決這起事件。」 中國潛艇停靠馬來西亞 李顯龍哭暈在被窩
1月7日,中國國防部新聞局證實中國一艘潛艇在護航返程途中停靠馬來西亞進行休整和補給,這是中國潛艇首次訪問馬來西亞。相關專業人士對《環球時報》表示,這說明南海形勢正在緩和。
10月份,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訪華7天,和中國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納吉布的這次訪華,意義非常重大,因為這意味著馬來西亞無論在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都在靠近中國,中國和馬來西亞也已經開始在馬六甲進行例行軍演,中國更是在馬來西亞投資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這次,潛艇在執行完護航任務返航途中停靠馬來西亞進行休整補給,意味著中國和馬來西亞在軍事合作上正在深化,未來中國修建的「皇京港」深水碼頭一旦建成。
中國的大型軍艦就可以將這裡作為中轉休整和補給的基地,中國在南沙的島礁補給也可以通過馬來西亞來完成。這不僅意味著中國在南海掌控局面的能力更強了,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影響力都增強了。
中國的這一系列動作,新加坡恐怕半夜要哭暈在被窩。從經濟上來說,中國在馬來西亞投資建設最大的深水港「皇京港」,這會直接分流靠轉口貿易發展經濟的新加坡,這是妥妥的釜底抽薪。考慮到馬來西亞的國家面積比新加坡大得多,人口也要多得多,一旦馬來西亞在這方面形成產業體系,新加坡的經濟還剩下什麼?
其實,新加坡完全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中國復興,本來是新加坡的戰略機遇,此時聰明的話應該貼上來,捆綁在一起,這樣可以保證新加坡未來的發展。
事實上,哪怕新加坡積極配合美國的亞太政策,中國也還是給新加坡留下了很大的餘地,甚至把人民幣東南亞的清算中心地位都給了新加坡。但是,新加坡不知好歹,在南海問題上給中國使絆子,最終徹底惹惱中國。北京向李顯龍補第二刀:新加坡5萬人沒法活
新加坡反華的氣焰越發囂張,然而經濟軍力全方面被中國完爆的它非要跟中國擰大腿就比較不明智了。前幾天新加坡的裝甲車丟在了香港,現在連國內局勢都要穩不住了。
中國雖然與新加坡有競爭關係,但是,經濟上的合作和依存關係更大。中國經濟形勢好,分點溫度給新加坡,新加坡就能溫暖如春。新加坡走到如今這境地也算是它咎由自取,現在新加坡需要做的是,放棄與美國一起遏制中國,真心實意、踏踏實實地和中國搞「一帶一路」戰略。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新加坡下坡路「順風順水」
新加坡GDP的驟然暴跌震驚了世界,身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到底怎麼了?偶然的下滑還是背後有更深的隱情?新加坡核心經濟數據的斷崖式下跌是新一輪亞洲經濟危機的先兆嗎?新加坡經濟大斷崖無疑是當前世界備受關注的話題;可謂是震驚全球,成為各界人士的談資,新加坡做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經濟火車頭,與中國香港、台灣被世界尊稱為「亞洲四小龍」,可謂是全球矚目。
李顯龍與歐巴馬談話
裁員人數創7年最高
新加坡今年首9個月共有1萬3730人遭裁退,相比去年同期的1萬零220人多出3510人,創7年來新高。
惟再重返職場的人數則有所增加,在今年第二季被裁或提前解僱的居民中,有49%在9月前已獲得再就業的機會。
新加坡人力部周二上午發布的今年第3季勞動市場報告顯示,今年9月的整體失業率經季度調整後維持在2.1%,居民失業率從6月的3%微跌至9月的2.9%,公民失業率同比也下跌0.1%至3%。長期失業率提高0.2%
值得關注的是,有更多求職者需要用較長的時間找到工作,居民長期失業率為0.8%,比一年前提高了0.2%,是2009年以來9月份的最高水平。
據資料顯示,受影響的居民來自各年齡層和學歷,其中50歲以上及持有專業文憑的居民的影響較顯著。
人力部數據顯示,第3季就業人數減少了2700人,是去年首季以來第一次下降。這是因為製造業和建築業的人手縮減所致,並主要影響持有工作準證的人。今年首3季就業人數僅增加1萬4500人,是2009年來的新低。
李顯龍再也笑不出來了
新國第3季勞動市場報告摘要:
新加坡今年首9個月共有1萬3730人遭裁退,創7年來新高。
在今年第二季被裁或提前解僱的居民中,有49%在9月前已獲得再就業的機會。
新加坡經濟持續低迷
受影響的居民中以50歲以上及持有專業文憑的居民的影響較顯著。
第3季就業人數減少了2700人,是去年首季以來第一次下降。這是因為製造業和建築業的人手縮減所致,並主要影響持有工作準證的人。
今年首3季就業人數僅增加1萬4500人,是2009年來的新低。 新加坡再無力回天
據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公布的預估數據顯示,新加坡第三季度經濟環比萎縮4.1%,跌幅之大令人震驚!
中國崛起不可阻擋
新加坡經濟危機遠不止此。 眾所周知,新加坡國土面積小、資源匱乏的小國家發展成如今人均近6萬美元的已開發國家,整個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而多年以來,世界30%海上貿易和超過25%的石油運輸都要經過新加坡控制的馬六甲海峽,也正是因為如此,新加坡有了一個美譽——遠東咽喉。
馬六甲海峽
十年前,新加坡僅僅每年的期貨交割的金額就超過中國全年的GDP。這對於一個人口僅500萬的小國來講,想不富裕都難!但是自2014年上海洋山深水港建立以後,卻極大地威脅了新加坡經濟的根基。
如果說瓜達爾港的運營還不足以敲打李顯龍長期高漲的反華熱情的話,中國和建設皇京港的消息,可謂是扎紮實實補上了第二刀。皇京港距離不到300公里,說的毫不客氣一點,這就是當著面搶生意。 新加坡防長終於向中國認慫:這句話說的真有趣!
中新關係近期出現較大波折,新加坡官方和媒體都試圖「滅火」,以修復雙邊關係。
新加坡《商業時報》4日報道稱,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當天在美國表示,遏制中國的崛起既不可能,也沒有戰略必要 。
他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參加「里根國防論壇」時說這番話的。根據新加坡國防部的消息,黃永宏說:「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貿易、金融和安全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領導者。很明顯,中國需要世界,世界同樣需要中國。」他認為,這一相互依賴關係將繼續發展,不會消失 。
當天,他還談到美國與亞太地區持續接觸的重要性。黃永宏說,人們應該視中國、印度和東協的崛起為美國過去70年外交和國防政策的有效成果。這一現實印證了美國過去幾十年中在亞洲的外交和國防政策。但他表示,這一成功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挑戰,「我們考慮美國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斷向前推進」。
據路透社報道,當被問及有關美國與台灣的通話所引起的爭議時,黃永宏表示,美國應該關注亞太地區更大的戰略利益,包括擴大貿易關係。
黃永宏說,如今更大的問題是,鑒於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將如何在未來幾年中塑造它在亞太地區的角色 。
他說:「我們應該考慮更大的戰略利益(We ought to have the larger strategic interests in mind)。」
他說,美國在亞洲的角色應該是多方面的,包括貿易和商業聯繫,而不僅僅是集中於安全問題。要塑造這樣的角色,他認為雄心勃勃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貿易(TPP)協定將是一個「具體、確鑿的承諾」。
對於近期中新關係的波折,《聯合早報》高級評論員葉鵬飛4日在該報撰文表示,「相對於小國必須死守切身利益,大國的利益廣泛而複雜。在很多時候及領域,彼此利益的重疊促進了雙方合作。在個別議題上發生利益相左的情況時,小國唯有儘可能在不衝擊雙邊關係的前提下,低調但有尊嚴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當前世界性的反全球化逆流,已經對依靠自由貿易的國家構成嚴峻的挑戰。這是新中兩國都必須共同應對的威脅。 兩國也正經歷艱難的經濟結構轉型,存在不少需要相互合作與扶持的機遇。在眾多重疊的雙邊利益當中,今後難免還是偶爾會出現分歧之處,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兩國關係就不會失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40107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