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1月14日文章,原題:解析中國的能源安全戰略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的海上霸主地位很難被動搖。在此背景下,中國在戰略上的頭等大事是確保能源供應的安全。
中國計劃通過經由美軍難以控制的陸上線路,與友好的油氣供應國們實現管道連接。如該計劃成功,在一代人時間裡,中國的新絲綢之路——陸上管道及公路和鐵路——將輸送充足的油氣資源來保障國內的供應。
當前,中國高度依賴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以來自波斯灣和非洲居多。它們主要通過美國海軍控制的海上交通線進行運輸。如果海運能源被封鎖切斷,或將造成中國經濟崩潰和軍隊癱瘓,使中國淪為一條紙龍。
五角大樓堅信,中國繞不開美國所控制的全球公海。其2016年提交給國會的報告認定:「鑒於中國能源需求不斷增加,新輸油管只能略微緩解中國對海上生命線的依賴度……其進口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量巨大……將使戰略性海上交通線對中國日益重要。」
五角大樓的上述評估短期而言無疑是對的,但如果依據北京對海上能源進口持續依賴,制定美國對華長遠大戰略,那就有失審慎了。
有分析指出,到2035年,中國的GDP將增至43.7萬億美元,是歐盟和美國預測的約27萬億美元的1.6倍左右。中國肯定有經濟和金融能力支撐其發展陸地輸送線路,繞過當前海上航線的宏大計劃。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預測,到2035年俄羅斯可滿足中國大約85%的石油進口需求量,以及中國全部的天然氣進口需求量。
中國與俄羅斯陸地邊界長達4000多公里,因此連接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田與中國東北的管道將是安全的,其能源流動不會被美國切斷。
不過,中國也應努力尋求能源供應多樣化。伊朗就是一個理想的對沖選擇,因為伊朗不受美國和俄羅斯的左右。同時伊朗與巴基斯坦西南接壤,而中國西北與巴基斯坦相鄰。因此,修建經由巴基斯坦將伊朗與中國相連的陸上油氣管道就是明智之舉。
美國不應低估中國在今後取得能源安全的能力。新絲綢之路是北京以非軍事手段應對美國全球海上霸權的一種方案。
當新建的陸上油氣管道完全投入使用,美國將無法再切斷北京的能源生命線。屆時,中國或不再害怕用軍事行動支持捍衛其核心利益——迫使台灣統一、從日本奪取釣魚島以及落實南海九段線內主權。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道 美媒稱,周波(音)生來就是一名石油人,他的父母在中國東北部城市大慶的一家國有石油公司工作。
小時候,他至少有一個暑假是跟著當石油工程師的父親在執行勘探任務的過程中度過,學校操場旁邊矗立著嗡嗡作響的油泵,強調穩定產量的宣傳海報隨處可見。
如今,周波即將大學畢業,父母本希望他在老家的石油行業工作,但現在隨著國內石油產量下降,大慶油田的石油供應即將枯竭,他們正重新考慮這個問題。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0月20日報道,大慶有中國最大的油田,該市的困境映射出了中國所面臨的一個更大的現實:曾是主要石油出口國的中國現在已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之一。
大慶等油田日漸老化,開採成本增加,而從其他地方購買石油往往更划算,而且要滿足不斷上升的需求的話也必須這麼做。
報道稱,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汽車銷量不斷上升,從而推高了汽油銷量。隨著居民收入增加,越來越多的人負擔得起飛機出行,對航油的需求也頗為強勁。在很多方面,大慶都體現出了這些變化。
1959年,大慶油田的發現令全國一片歡騰。在那之後的幾十年里,大慶的年輕人追隨著先輩的足跡,他們註定在石油行業工作,經常被人稱為「油田子弟」。
石油工人被當做民族英雄,他們的事跡出現在教科書、戲劇和歌曲中,大慶本身也成了毅力和工業進步的民族象徵。
報道稱,大慶希望將這種遺產能流傳下去。如今,造型優美的石油博物館讓人想起了這座城市昔日的輝煌,該市的石油大學懸掛著稱讚大慶精神的題詞,私人輔導學校的廣告上也列著專門針對想在石油行業找工作的人的課程。
但隨著油價不到其持續多年的巔峰水平的一半,大慶的石油繁榮已經大半煙消雲散,油田產量在大約20年前達到巔峰水平後慢慢下降。經營該油田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通報稱,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下降98%。
公司稱這是其「上市以來最困難的時期」,中國其他的大石油公司同期也出現了虧損。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據中國的經濟規劃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稱,2016年上半年,中國原油產量同比下降4.8%。
尤其在大慶,形勢變得非常嚴峻。今年3月,大慶油田交出了一份慘澹的成績單:僅在今年頭兩個月,油田的虧損便超過50億元。
大慶油田原黨委書記姜萬春認為,巨虧的原因是全球原油價格低迷,生產成本幾乎和全球市場上的油價相當,導致利潤空間非常小。
報道稱,如果保持當前的產油水平,大慶油田大約五年後便會徹底枯竭。
總部設在倫敦的市場研究公司Energy Aspects預計,今年大慶的石油產量將下降7.2%,是過去20年里的最大跌幅。大慶的經濟大約一半依靠石油收入,在這種情況下,油田表現不佳給大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報道稱,為了彌補不斷下跌的國內產量,中國將原油進口的規模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長14%,使得中國對外國石油的依存度高達64%。
這些交易主要是一批私人煉油廠所驅動,它們在去年獲得了原油進口配額,此舉是北京為了削弱國有能源公司對市場的壟斷而採取的多項措施之一。
因為規模小,這些煉油廠被稱作「茶壺煉油廠」,由於市場份額有限,它們一直舉步維艱,但有了原油進口許可後,它們馬上開始利用低廉的全球油價,獲得更優質的原油也意味著它們能夠更平等地與國有巨頭競爭。「茶壺煉油廠」的崛起對國內外都有影響。
Energy Aspects的分析師米夏爾·邁丹表示,全球的石油生產商可能都會受益,因為他們有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新途徑,這是對全球石油市場的刺激。
報道稱,而在中國國內,這些變化加劇了原本就困難重重的國有石油公司的壓力。對周波一家來說,這意味著以大慶油田為中心的生活可能無法再繼續下去了,「石油子弟」這個說法很快也將成為歷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