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上月剛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達成共識:兩國將在日俄爭議的北方四島開展「共同經濟活動」。雖然這與日本收回四島的最終目的相去甚遠,但日本總算能確保在四島的存在。然而未滿一月,中國企業華為就先日本一步,首次中標在北方四島的基建工程。偏右的日本《產經新聞》認為日本政府要對此警惕。
日本共同社1月12日報道,俄羅斯通信業巨頭俄羅斯電信公司(Rostelecom)宣布中國華為中標了連接遠東薩哈林和北方四島的擇捉、國後、色丹三島主要居民點的海底光纜鋪設調查設計項目。
地理示意圖
俄羅斯衛星新聞網援引俄羅斯電信公司新聞中心消息稱,「華為公司是公開徵詢有關執行設計勘察工作、制定設計預算文件和獲得實施建設『薩哈林島-千島群島』水下光纖通信線路項目許可提案的獲勝者」。
按計劃,海底光纜將連接薩哈林島第一大城市南薩哈林斯克和擇捉島的紗那(俄稱庫里爾斯克)、國後島的古釜布(俄稱南庫里爾斯克)及色丹島的穴澗,全長940公里。俄羅斯電信要求在2017年-18年完成海底調查和項目設計,2020年完成建設。
共同社分析稱,這將是中國大型企業首次直接參加俄政府在北方四島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俄羅斯居民對低速網際網路環境的不滿早已有之,俄政府一直在加緊應對。此後,俄羅斯政府制定了千島群島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核心就是發展交通基礎設施、解決能源供應、改善社會民生。而完成這一規劃,外國資金與技術不可或缺。
但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宣稱對北方四島擁有主權,對於中國、韓國等第三國企業在北方四島上的活動一直有所警惕。
華為海洋此前使用「Cable Innovator」號鋪纜船在鄂霍次克海為俄羅斯鋪設海底光纜
去年年底普京訪日期間,日方拿出一份高達3000億日元的經濟合作計劃。而最終的就是,兩國首腦就在北方四島開展「共同經濟活動」達成共識。日本希望通過經濟援助介入北方四島,以期最後「收回」四島。但還不到一個月,中國企業就中標。這讓日本媒體對於日俄在當地開展共同經濟活動的前景頗不樂觀。
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目前由俄羅斯實際控制,但日本堅持對四島擁有主權,要求俄羅斯歸還。雙方圍繞該問題爭執不下,至今尚未締結和平條約。近年,安倍政府就此問題與俄方展開密集接觸。日方提出合作經濟開發的一大目的就是確保日本在四島的存在。
偏右的《產經新聞》就表示,北方四島是被俄羅斯非法占領的。如果中國企業參加那裡的基礎設施建設,這就意味著中國在助力俄羅斯。為此,日本將「被迫採取相應措施予以對應」。
但日本政府是否真如《產經新聞》所說,會採取相應行動嗎?此前也有第三國企業參與北方四島基礎設施建設,但日本並未採取實質性措施。其中一起就是2013年2月一家美國公司在俄羅斯主導下參與了國後島上一座熱電站的建設。
共同社當時稱,這是美國企業首次涉足日俄爭議島嶼的建設工程。美國企業的介入是這一問題更加複雜化。對於盟國企業參與俄羅斯項目,日本外務省最後也只是進行了口頭抗議:「以承認俄羅斯擁有管轄權為前提,第三國在四島上從事經濟活動,是和日本國家立場不相容的行為。」
另一方面,華為中標該項目也是情理之中。
華為在2008年成立了專門的海底光纜鋪設公司——華為海洋。華為海洋近年來在全球參與了多項重要海底光纜的鋪設。而且,華為與俄羅斯電信此前就有合作關係,全長1855千米的遠東海纜項目就是由華為海洋建設的。
俄羅斯遠東海纜地理示意圖(觀察者網 製圖)
俄羅斯遠東海纜項目共分兩階段:第一階段連接薩哈林和勘察加,項目已於2015年5月完工並投入運營。第二階段連接薩哈林與馬加丹,也於2016年9月正式交付。整條海底光纜將於本月正式投入商業運營。
俄羅斯遠東海纜橫跨鄂霍次克海,項目所在地區位於北緯52°至60°之間,均為高緯度極寒地區,氣候條件惡劣,全年僅有7-10月海面未結冰時可以施工。全系統完工後,系統容量將達400G,同時支持未來擴容至8T。
俄羅斯電信總裁對華為的施工頗為滿意。他指出:「鋪設這條海纜幫助我們消除了遠東地區和其他地區人民的數字隔閡。我們有信心該項目將為當地人民帶來福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9754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