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為中國自行研製的東風-31B型洲際彈道飛彈系統,東風-31B是在東風-31A型飛彈的基礎上發展的一型公路機動戰略飛彈,東風-31B將改進型洲際飛彈裝備在高性能機動發射車上,取代了原有的牽引車,提高了戰場機動能力,據了解,通常情況下,我國戰略核力量的中堅——東風-31A飛彈是在預設的固定發射陣地對敵方目標進行攻擊,作戰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比較差,同時戰爭中預設陣地有可能不滿足射程射向要求或者被敵方發現而遭受打擊,很可能無法完成作戰任務。
為了提高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保護我國數量較少的核彈頭,並避免東風31A和東風5B飛彈系統輔助車輛多、發射準備繁瑣、發射程序多的問題,我國新一代東風-31B和東風-41公路機動飛彈簡化了發射輔助設備, 優化了發射流程,其目的都是為了在我國核彈頭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實現對敵方的核威懾,據外國媒體稱,由於中國的「最小核遏制力」政策,中國的核武器數量和核彈頭數量一直不如其他四個核大國,軍事專家張強先生告訴記者,在美、俄、英、法、中五個主要的核國家裡,中國的核戰略具有自己的鮮明特點。1964年10月16日,中國進行了第一次核武器試驗,在當天發表的政府聲明中,中國政府明確宣示了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為核心,旨在反對核威脅、核訛詐的中國核戰略的主要原則。
實際上,中國的核武器一直保持著神秘的面紗。中國究竟擁有多少核彈頭? 又有多少核彈頭能對美國本土構成致命打擊? 與之相關的問題一直是西方最感興趣,也是最好奇的。由於中國軍方在這方面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到家」, 所以美俄專家和一些西方智庫只能利用有限的資料進行猜測。近日,在中國首次曝光的東風41新型機動式戰略彈道飛彈系統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外國媒體認為這是中國首次將可攜帶10個核彈頭飛彈展示在公眾面前,表明中國已經在悄悄修正其核武器政策,發展更多的核彈頭。
美國軍事專家麥可·蔡斯認為, 中國提高自己的二次核打擊能力並不奇怪。長期以來,中國的核力量相對較弱, 抵禦威脅的能力也不強, 而中國直到近幾年才開始追求核力量的現代化。在此之前,中國有關核戰略方面的對外消息並不多,從而引發了不少西方媒體的猜疑和誤解。一般來說,西方國家每年都會估算中國核武器的數量,比如美國估算中國的核彈頭為250至300個,能夠打到美國的核飛彈不到30枚。軍事專家張強告訴記者,但他們的結論只是考慮了中國未來核威懾可能需要的核武器數量, 並沒有可靠的依據。
近日, 俄羅斯軍事科學院教授維克多·亞申發表文章稱,儘管中國官方表示, 其核力量是小規模的,無法與美俄等核大國相比,但中國很可能已逼近1800枚核彈頭。亞申指出,從核材料生產情況可以看出,到2011年,中國的核企業共生產出40噸武器級核材料,這足夠生產3600枚核彈頭(1600枚鈾彈頭和2000枚鈽彈頭)。包括當然,中國加工的所有武器級核材料並非全部用於生產核彈頭, 其中的一半將用於儲備,但這個數字已經非常高了,遠遠超過了美國的預測。此外,中國還在全國擁有大約6個核武器存儲中心,這些中心的存儲設施可用於存儲核彈頭、常規彈頭和飛彈以及其相關子系統,零部件和飛彈燃料,在衛星圖片顯示,這些中心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大,從側面應正了中國正在加大發展核武器的觀點。
據了解,外國媒體認為,中國官方媒體曾經表示,為了保障中國和平崛起不受他國核武器威脅,中國核彈數量應處在英法兩個中等核武國家與俄美兩個超級核大國之間,那麼這個數量大致應該是核彈頭約為500枚左右,而戰略中遠程飛彈和洲際飛彈約為200枚左右,2013年,美國國防部估計中國的核武器約有50至75枚能打到美國的洲際彈道核飛彈,而到2030年前這個數量將超過100枚,但實際上,中國僅在2015年的閱兵中就展出了30多枚中遠程和洲際飛彈,數量遠遠多於西方的預測,當然,中國周邊的某個國家已經選擇沉默。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