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報道,蘋果公司高管將於1月25日會見印度政府各部部長,商討在當地生產iPhone事宜,並尋求相關優惠政策。華爾街日報上月中旬援引印度政府兩位高級官員的消息稱,蘋果已致信印度政府,闡述了在印度生產iPhone等產品的計劃,並希望印度政府能在財政方面出台優惠政策。
圖片源自網絡
蘋果的的問世,也讓他的御用代工廠商富士康笑傲全球。革命性產品的到來,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習慣,手機也因此由一個簡單的通訊工具,變成今天的輔助大腦,拍照神器,和辦公交友必備工具。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去接受這樣一個新興產物,一代人口紅利帶來需求的高速增長,一個風口出現了,這一新商機被眾多創業者發現,隨之以富士康為首的智能硬體代工廠商開遍珠三角地區。
「東莞塞車,全球缺貨!」這無疑是對我們中國製造「世界工廠」的最真實寫照。十年前是這樣的,十年後我們就得給自己畫個問號了?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一不小心,丟了「世界工廠」;丟了「中國製造」;丟了「Made in China」。作為一個出口大國我們還剩下什麼?是金融服務?還是地產開發,或是餐飲娛樂?
圖片源自網絡
近年來關於印度市場擴張的消息不絕於耳:2015年8月,小米與富士康一同在印度的安得拉邦建立工廠;從2016年10月第一周開始,位於欽奈的Flex製造工廠將開始生產一款華為榮耀智慧型手機;2016年十二月底OPPO副總裁兼印度公司總裁李炳忠對外宣布,將投資16億人民幣在印度建造工業園區,預計在2至3年內建成。
除了中國知名企業走出國門開辦工廠外,繼百勝旗下的肯德基引入螞蟻金服和春華資本後,兩天前的2017年1月9日,中信資本和凱雷投資拿下了麥當勞中國內地以及港澳地區未來二十年的特許經營權。火遍全國乃至全球的兩大洋快餐品牌,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已經相繼「賣身」。
圖片源自網絡
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在我們的土地上走出國門的走進千家萬戶的知名品牌有,華為、格力、聯想、海爾、比亞迪、TCL、老乾媽等一大批優秀的製造業產品。中國製造離不開這一批老功臣,同時僅僅依靠這一批老功臣也挑不起中國製造的大梁。珠三角,長三角眾多製造業工廠才是中國製造的中流砥柱。
洋品牌紛紛撤離大陸地區,本土品牌拚命加速海外擴張。從早年的買到海外去,到今天的,到海外去賣!兩個截然不同的戰略方向。前者賣到海外,生產製造依然是國內,就業和稅收,依舊停留在國內。到海外去賣,我們的生產和就業或許和大陸沒有什麼關係了。
圖片源自網絡
優秀的企業正四處尋找新的商機,,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稅收負擔的居高不下,時而各種投機性誘惑向我們招手。在這一背景下,能立足製造,堅守實業就已經很不錯了。利潤的引導,讓一些上產製造流向,生產成本更加低廉的市場,何嘗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扎造業的轉型升級不是依靠「漲價」!喊什麼「別讓XXX跑了」,只能引起輿論的抨擊,真想留住「世界工廠」的桂冠,還得「凈化」一下國內市場,稅費負擔是否合理?外部環境是否適合上產製造?政策扶持是否顧及到每一個想堅守的企業家,這些沒有解決談什麼「留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9655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