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讓印度一計劃泡湯:莫迪氣急吐血

「印度的『季風計劃』在中國碰了壁」』,這是部分印度媒體近日報道的標題。印度推行的「季風計劃」(Project Mausam)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遭到中國「阻撓」而沒有通過。

《新印度快報》報道截圖

印度媒體稱中方的理由是「會與海上絲綢之路產生衝突」,這讓他們忿忿不平。但有中國學者指出,「季風計劃」就是為了反制中國而產生的,其中包含了印度的戰略野心。

印度文化部對「季風計劃」的說明示意圖

《新印度快報》1月7日援引一名印度文化部官員稱:「我們一直努力遊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使其承認『季風計劃』為世界遺產項目。

而中國卻找藉口反對,稱這個項目影響他們復興『海上絲綢之路』的計劃。」

「季風計劃」由莫迪政府在2014年提出。當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會議上,印度正式提出「季風計劃:海上航路與文化景觀」。

印度總理莫迪(資料圖)

「季風計劃」規劃了一個「由印度主導的海洋世界」,向西穿過伊朗,經阿拉伯半島至東非。向西則通過馬六甲海峽延伸到整個東南亞地區。

印度媒體本次在報道時,紛紛將其與中印兩國近期在國際上產生的一些分歧聯繫起來。

印控克什米爾地方媒體《每日至上報》(Daily Excelsior)就回顧稱,中國此前「阻撓」印度加入和供應國集團。印度申請將巴基斯坦「默罕默德軍」首腦列入聯合國恐怖分子名單也因中國而擱淺。

但不能忽視的是,印度提出「季風計劃」相當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反制中國。中國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後,印度並沒有清晰而明確地支持「一帶一路」。半年多後,所謂「季風計劃」出爐。

海上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經濟帶

印度一名專欄作者Akhilesh Pillalamarri此前曾撰文《季風計劃:印度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的回答》。

印度季風計劃擱淺

該文稱:「印度欲使用其歷史、文化和地理優勢與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競爭。」同時,「在印度洋地區的安全和貿易中,印度的地位和作用是獨一無二的。印度的位置和權力使其成為印度洋地區秩序的組織者。理解這一點,就可知莫迪政府當前為何會提出『季風計劃』。這是莫迪政府外交政策中最為重要的一點,目的就是反制中國。」

《新印度快報》在報道中也再一次承認,該計劃就是為了「抗衡中國在印度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季風計劃就是為了抗衡中國在印度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錢峰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迄今為止,「季風計劃」仍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但的確蘊含了印度的戰略野心。

中國社科院在去年7月曾發布《印度洋地區藍皮書:印度洋地區發展報告(2016)》。報告指出,近年來,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變化給印度帶來了心理不適。

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變化給印度帶來了心理不適

印度的東向行動戰略和中國的西向開放戰略碰撞,「一帶一路」與「季風計劃」相遇,加劇了中印在地區層面的戰略競爭。

對此,印度應該將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實力轉化為自身優勢,而不是加以抵制。推進「一帶一路」,印度需要更加自新與開放的心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953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