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武統」台灣?大陸會做到仁至義盡!因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問題是台灣人當自己是中國人嗎?(組圖)

以民為主| 2017-01-06| 檢舉

「台獨還能猖狂多久?」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關鍵要看大陸的決心,儘管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慢慢喪失,大陸方面會繼續堅持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去爭取實現和平統一的前景,做到仁至義盡。

王在希少將(資料圖)

王在希曾任解放軍總參某部局長、駐外武官,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等職,少將軍銜。現為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據《環球時報》4日報道,王在希表示,島內已經沒有任何其他力量可以抑制「台獨」,唯一能夠遏制「台獨」勢力的是大陸。經過民進黨二十多年的經營,「台獨」分裂勢力已經在島內坐大。國民黨已經喪失對民進黨的有效制衡能力,甚至失去大黨地位;統派團體力量比較分散,某些小黨在向民進黨靠攏。目前台灣的各種社會行政資源被台當局壟斷,輿論媒體也被民進黨當局操控,民進黨在台灣已經形成一黨獨大的局面。

對於「台獨還能猖狂多久?」王在希表示,關鍵看大陸的決心。這個決心當然包括武力,但也不是光指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可能要綜合使用政治、經濟、軍事、輿論、外交等各種手段,儘管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慢慢喪失,大陸方面會繼續堅持以最大的誠意和耐心,去爭取實現和平統一的前景,做到仁至義盡。「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這是大陸方面始終堅持的基本立場。我們堅持不放棄武力,只是針對「台獨」分裂勢力,而不是針對台灣普通民眾,大陸方面會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台灣同胞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於「武統」的可能性,王在希指出,解決台灣問題,總的說無非和平統一與武力統一兩種樣式,但不是絕對的。歷史上也有兵臨城下,最後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北平模式」;孫子兵法有「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條,兵不血刃,以戰迫和,為歷代軍事家所推崇。

王在希強調,大陸方面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言動武。但最後能否實現和平統一,不完全取決於大陸,還要看台灣方面的態度。你不去衝撞「台獨」這條底線,我們可以等待一個時期,但是台灣問題不可能無限期拖延下去。

大陸的民情民意現在主張武力統一的聲音大起來了,這反映出不少大陸同胞對台灣問題發展趨勢的憂慮。當然「台獨」分裂勢力不要誤會,以為大陸不會打,或者不敢打。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去制止「台獨」,去解決台灣問題,也有辦法解決好善後的問題。只要中國發展強大了,統一隻是遲早的問題,是大勢所趨,「台獨」這條路絕對走不通,我對這一點充滿自信。

去年5月21日,王在希曾應邀出席中國軍事文化講壇,分析蔡英文「520」上台後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面對蔡英文上台,王在希當時表示,大陸要有戰略自信。兩岸綜合實力今非昔比,如大陸軍費現在高於台灣15倍,軍事裝備質量飛速發展;台灣經濟總量和大陸相比,從20年前的1/3下降到現在的1/20,且差距還在拉大。王在希指出,大陸在經濟、軍事上占絕對優勢,還制定了《反分裂國家法》。

根據國際慣例,島嶼歸屬認定以100年為重要時間節點,100年後國際法庭仲裁,不看該島嶼歷史上曾屬於誰,而是看100年來實際由誰控制。

據台灣《旺報》援引與會人員轉述,王在希認為要徹底解決台灣問題,要有戰略性安排,可從政治分化、軍事威懾、經濟融合、外交布局等面向切入。他還建議,可以在台灣內部扶植一個黨派力量,並針對年輕人、本省人做工作,讓他們成為擁護統一、反對台獨的重要力量。

王在希當時表示,「和平統一是左手、武力是右手」,如果能做到兵臨城下簽訂城下之盟,也是一種和平統一,要完全靠談判談成統一比較困難。他直言,實現統一可以沒有時間表,但是要有緊迫感,「第一個百年(觀察者網註:指建黨一百年,即2021年)不行,第二個百年(指建國一百年,即2049年)應該可以看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917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