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演講後和學生自拍。(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
海外網1月5日電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馬英九4日傍晚到銘傳大學進行專題演講,吸引近400位大學生前來聽講。開放現場提問時,有陸生問及,兩岸應如何通過進一步對話來加深政治互信?馬英九談道,他上任時的重要原則是建立高層互信,而「九二共識」是最好的方案,「台獨」不是選項,不會成功也沒必要,台灣面對的不是要不要「獨立」的問題,而是要不要統一的問題。
據報道,馬英九4日是以主題「不必作大官!但要做大事!馬英九談兼善天下的藝術:堅持vs.妥協」做專題演講。演講開始前1個小時,便有上百位學生排隊等著進場。
有一位陸生提問時表示,兩岸在政治、軍事等方面問題仍存在,現在雖然兩岸的政治對話壓縮,但如何能進一步對話,加深兩岸的政治互信?
馬英九回應,他8年任內和大陸交流旺盛,是建立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不承認的話很難走下去,「九二共識」是政治基礎,這是對台灣最有利的。
馬英九話鋒一轉表示,新當局當時說要維持現狀,他就想問「是維持什麼時候現狀?是之前那不交流的現狀嗎?」他認為,「九二共識」也是現狀的一部分,但新當局不願朝這方向努力,目前還沒看到可行的方法,有新共識當然很好,但目前沒看到。
馬英九強調,他30年來都認為,「台獨」不是選項,不會成功也沒必要,台灣面對的不是「獨立」的問題,而是要不要統一的問題,但一定要兩岸雙方都同意。目前是暫時擱置,密集交流,和平解決爭端,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
馬英九談道,台灣跟大陸血緣、歷史和文化都相同,連小吃很多都是大陸來的,兩岸分隔六十多年來,有不和諧部分最好辦法就是交流。他一再強調,兩岸間要促進和平不要用戰爭,和平沒有輸家,戰爭沒有贏家,透過協商解決問題,雖不滿意但比戰爭好,大家要有更寬廣心胸,不必「逢中必反」,和大陸享有共同歷史是資產,不是負債。
馬英九強調,要完全「去中國化」是不可能的,如果真要「去中國化」,那是不是都不要講中文了,這不可能的事,所以透過協商、教育,慢慢處理掉爭議,大家用包容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就可以化解掉兩岸分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