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美國都是全球化的最主要推動力。蘇聯解體後,美國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文化等方面的全球化推進速度非常快,中國正是在這一波全球化浪潮中與西方實現真正對接的。中國與西方對接的標誌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今世界發展迅速,根本用不了那麼多年。從2001年到2016年,中國加入WTO僅僅15年的時間,如今不但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更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顯然已經成了美國主導制定規則內的"王者"。
中國的快速發展讓美國既意外又無奈又憂心,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就多次試探性地打貿易戰,都由於"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沒敢持續出手。一計不成又來一計,自2010年開始美國開始實施遏制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六年多來,美國在遏制中國過程中並未占到便宜,白宮既不想與中國撕破臉又想遏制中國。然而,單純從軍事上根本不可能實現遏制,經濟上美國則必須掌控整個中東,掌控世界能源和商品的流向。
而美國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必須率先拿下俄羅斯,否則美國根本無法拿下中東。終於,2013年美俄因敘利亞問題決裂,烏克蘭危機因此爆發,美國聯合歐盟國家制裁俄羅斯。
歐巴馬政府引爆烏克蘭危機,其根本目的就是想打一場"新冷戰",這"新冷戰"之中當然就包括貿易戰,而貿易戰必然反全球化。
因此,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在歐巴馬時期美國就在醞釀反全球化的"新冷戰"而非特朗普時期才開始醞釀打貿易戰。只是,由於美國實力因素、中國實力因素、歐盟的利益取向等全球多方面因素使得歐巴馬政府根本無法實現這一點。關於"新冷戰",自2014年以來筆者分析過很多很多,包括其中的邏輯及相關的策略演化趨勢的推演,很多推演最終都獲得驗證。
但是,當時筆者就做過明確判斷,即若非歐盟犯傻或什麼重大事件發生,美國的"新冷戰"計劃不可能實現。從現在情況看,歐巴馬的"新冷戰"計劃未能實現。
從歐巴馬時期既然就想著打"新冷戰",事實上美國早已放棄了其一直推行的全球化戰略,只是在過去幾年一直在尋找新的定位而已。
如果大家注意觀察,會發現歐巴馬第二個任期對APEC都很不感冒,要不就是不出席,要不就是打醬油,總之不上心。歐巴馬上心的是什麼?TPP。
TPP是幹嘛的?是想對中國經濟釜底抽薪的,是想對中國進行經濟圍堵的。一方面已經對俄羅斯圍堵,另一方面準備對中國進行圍堵,這一切都是反全球化的策略。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方面美國戰略上早已放棄了推行全球化,另一方面美國正在尋找自己在其新的世界大環境中對自己最為有利、能夠維繫自己世界霸權的定位。
事實上,哪怕到現在,美國依然沒有找好自己的定位,歐巴馬的8年任期美國的戰略雖局部有小成,但總體上是失敗的,俄羅斯和中國不但沒有遏制住,還讓兩個大國直接抱團了。
這種失敗,絕對是戰略性的,而特朗普團隊及其背後的政治老狐狸基辛格,現在想到的目的就是分化中俄,但顯然戰略上已經晚了。
然而,哪怕晚了,為了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這個錯也要糾正。這就是現在特朗普上任前釋放的系列信號和基辛格會見特朗普和訪問中國、俄羅斯的根本目的。
在筆者看來,美國是想用特朗普這個門外漢的"亂"來,把過去8年形成的世界格局打亂,把水攪渾,然後再用基辛格的謀略,以美國為核心重新勾勒一個符合美國全球霸權的世界政治秩序結構。
因此,筆者的看法是,特朗普和基辛格是一體兩面,是真正互動配合下的搭檔。至於歐巴馬所代表的傳統美國政客,在未來幾年將會被邊緣化,美國現在的做法是想利用歐巴馬任期內的失敗來重組美國政壇,並延伸到重組世界政治秩序。
然而,不管美國想怎麼重組,有一條是很準確的,那就是:美國早已放下了全球化的領導大旗,並且在未來美國重新掌控全球局面之前,並不準備繼續推進全球化。
美國之所以放棄全球化,是因為美國在全球化方面失去了領導的能力,繼續全球化意味著美國將失去全球霸權,已不符合美國基於霸權邏輯的戰略利益。
對當今世界來說,由於美國突然把全球化的旗給扔掉了,整個世界都陷入了一種缺乏方向的混亂狀態。如果長時間沒人扛全球化的大旗,那麼全球化進程就會停滯,世界將會陷入長期的滯脹和不穩定。
最近,沙特衛星電視台稱,2017年,美國將更"保守",其工業將採取"貿易保護主義"。如此,扛起全球化大旗的責任或將落到中國的肩上,以保障開放市場的連續性。
那麼,中國是不是該扛起全球化的大旗?能不能扛起全球化的大旗呢?
在筆者看來,中國必須扛起全球化的大旗,這既是歷史賦予中國的大國責任和大國機遇,更是基於中國發展階段的長遠和現實利益。現實決定了,這個世界只有中國能扛這面旗,中國只有扛起這面旗才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
如果中國不扛,那麼接下來世界的節奏就將陷入美國反全球化的格局中,中國必受其害。因此,我們可以明確地說,中國扛起全球化的大旗是責無旁貸,必須扛起!可能很多人會問,中國能不能扛起全球化這面旗幟,又憑什麼扛起這面旗幟呢?在筆者看來,5個原因決定了中國有能力扛起這面旗幟:
一、全球化是人類發展趨勢,全球化是當前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需求。
全球化是人類的發展趨勢,人類社會自誕生的那天起就在不斷地推動全球化,從部落到城邦,從城邦到國家,從小國家到大國家,從大國家到國家聯盟······全球化從未停止,只是不同階段的速度不同或有所徘徊而已。
當今世界,全球化也是大勢所趨,全世界人民都渴望和平與發展,都希望互通有無來獲得財富。在這種大的基礎環境下,中國積極推進全球化是符合人類社會大趨勢的。
二、只有世界經濟強國、貿易大國才能領導全球化。
全球化的領導者不是誰都可以扮演的,美國扮演全球化的絕對領導者也是蘇聯解體之後,當時美國之強盛是任何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
事實上,只有世界經濟強國、貿易大國才能有推進全球化的基礎資格,同時只有政治能力足夠強大,才能帶動全球化的推進。
中國是世界經濟強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還是世界第一大製造業大國,在美國已主動放棄全球化戰略的背景下,也只有中國能夠堪此大任。
三、只有足夠強大的軍事能力才能保證全球化的推進。
任何一個領導世界或地區的國家,都必須有足夠強大的軍事能力,否則誰敢跟你混呢?中國的軍事能力如何?
與美國相比,在全球軍事能力上還有很大差距,但有三點表明中國具備扛起全球化大旗的能力:一是中國軍事能力在中國可以輻射的周邊已經與美國形成戰略平衡,中國自保毫無問題;
二是中國推進的全球化戰略一大半是在陸地,美國海軍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陸軍美國一個北美國家在歐亞大陸根本毫無優勢;三是中國軍備的發展速度飛快,正在加速追趕美國。
中國具備的這種軍事能力,決定了中國有能力基於歐亞大陸推進全球化。
四、只有能拿出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的全球化戰略構想,並由推進實施的能力,才能領導推動全球化。
一個大國要想領導世界發展,必須有大國的發展戰略構想。中國的全球化戰略構想核心是"一帶一路"戰略,這一構想中國既出錢又出工業產品,這些國家則是以市場作為交換。
這種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交換使得這一戰略非常平等互利。當這一戰略構想能夠呈現出來,還必須有落實推進的能力。
美國為啥玩不轉全球化了,根本原因就是它已經不具備這種能力,這是因為美國經濟空心化導致的。中國則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中國能夠扛起全球化大旗。
五、中國的市場潛力決定了中國可以扛起全球化大旗。
要想扛起全球化大旗,自己首先就必須擁有一個大市場。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世界第一大潛力市場,中國擁有近14億人口,中國處於城市化進程當中······中國的這些條件,決定了中國有足夠大的需求帶動相關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了這樣的條件,中國自然就有扛起全球化大旗的自身條件。
因此,筆者認為,中國扛起全球化大旗是責無旁貸,時不我待。事實上,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2014年中國的APEC峰會的宗旨,杭州G20中國提出的路線圖,都是中國在向世界宣布自己是全球化的旗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9112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